文/吳
這些年,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變高,過年過節(jié),似乎都變成了件很尋常的事情。比如,過年,很多人會覺得,年味沒有以前那么濃重,甚至感受不到年味。這種現象,不是哪個地方獨有,而是一個共性。
雖然,年味不再濃重,但是,也同時反應出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是在變好。以前,穿新衣,吃大肉,都是在過年才有的“特殊待遇”。但現在,人們天天都在吃肉,也時時都有新衣服穿。不過,有點遺憾的是,這種過年“儀式感”似乎在逐漸地消失。
不止年味不足,很多佳節(jié),事實上,也在變化。比如,快要來臨的中秋佳節(jié),說到節(jié)日,大家蕞盼望的就是放假。除了放假和吃月餅,大家對于中秋,就再沒有有趣的互動了。
但是,你知道嗎?古時,人們過中秋,其實是很熱鬧且隆重的。古代的中秋,很受人們重視,所以,這一天有許多的活動安排,而且都非常的有趣。比起現如今的慶祝方式,古時要更加豐富一些。
中秋佳節(jié)
每逢農歷八月十五,人們就開始慶祝中秋節(jié)的到來。在當代,常見的慶祝方式,有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中秋,作為我國傳統節(jié)日之一,在古代就開始被慶祝,而且它的活動形式多樣。
中秋對于人們來講,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有著特別的意義。能在一起賞月是莫大的幸福,吃食月餅,也代表著人們對家人團圓的渴望。不過,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有很多地方,還存在著其他的慶祝方式。
古代慶祝中秋習俗
(一)祭月賞月
中秋作為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是古代帝王,每年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在古代,帝王被供奉為天子,也就是說是天之驕子。所以,他們對上天有著自己的信仰,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通過這種方式,仿佛是在向上天祈福,保證民泰安康。也不止帝王有祭月的習慣,民間也有中秋祭月的習慣。后來,中秋節(jié)的娛樂性越來越強,賞月逐步代替了祭月。
(二)吃月餅
關于吃月餅,古代有很多關于月餅的傳說。在古代,月餅一開始被叫做“圓餅”。在元代末年時,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利用中秋時節(jié),民眾互相贈送圓餅,在圓餅中夾帶字條“八月十五殺韃子”,大家看到后相約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手刃無惡不作的元兵。此后,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并正式將圓餅命名為月餅。
(三)偷瓜求子
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在中秋這一天,還有偷瓜求子的習俗。已經生了孩子的要好鄰居,去村里蕞惡的一戶人家瓜園里偷瓜;在瓜上面畫上娃娃的表情,里面注滿水。趁著主人去賞月,不在家的空隙,將瓜放進主人的被窩中,等到掀開被子就會看到。
丟瓜的主人發(fā)現瓜丟了之后,起來會大罵,據說,罵得越兇,將來出生的孩子就長得越健壯。若是在第二年,真的有了子女,就會去認送“子”的人家做“干媽”、“干爹”。這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也代表著一種美好祝愿。
(四)乞月照月爬月
如果家里有成年的男女,若是還沒有意中人,在中秋這一天。他們在半夜三更時焚香、燒蠟燭,以這樣的方式來乞求“月老”牽線;希望在來年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有的還會專門出門散步,沐浴月光,特別是結婚后未孕的婦女。他們用這種方式來祈禱自己能夠在來年得子。這就是所說的“照月”,也是一種美好的信仰。
(五)其它的習俗
如果一一列舉的話,習俗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就說不完。所以,在這里就給大家簡單說一下,其他的一些習俗吧。中秋這一天的習俗可多了,有拋帕招親、燃寶塔燈、舞火龍、玩花燈、文人賞月、民間拜月、賞桂花、喝桂酒、觀潮等等。
結語
現如今,中秋佳節(jié)也還延續(xù)著一些慶?;顒樱?,形式卻沒那么豐富了。雖然,現在人們過中秋,也還會賞月、吃月餅、一家人吃團圓飯;但是,比起以前,沒有那么熱鬧,也沒有那么隆重了。再加上,這些年,很多人都外出務工謀生,所以真的只有過個形式,“千里共嬋娟”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月餅現如今也成了禮品,華夏人講究禮尚往來。月餅演化成禮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過,就算是現在的慶祝方式比較單調,但,人們心中的美好祝愿是不會變的。大家也想家人平安健康,希望自己事事圓滿,信念還是和古時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