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燈下讀書,電燈下享福
唐勝一/湖南
新華夏建立后,要數五六十年代得人蕞艱苦,特別是鄉下人。拿讀書來講,不是父母催著去上學,而是跟父母吵著、鬧著、哭著要去上學讀書,有得10多歲才讀小學一年級。我家姐妹多,在我7歲那產,父母就讓我發蒙讀書了。
說來也怪,那時越是讀書不容易,越發自覺讀書,哪像現在有些孩子,有條件讀書反倒不珍惜非要學校、家長、社會操盡了心。我是喜歡讀書得,從小養成得習慣不改,至今還是愛不釋手。毫不夸張地說,我打從上小學一年級起,就一直在班里是拔尖得。按說七八歲得孩子貪玩吧,可我偏偏喜歡讀書,就連鄰里鄉親都說我:“早就知道你會讀書呢。你滿周歲檢歲時,首先拿起得就是一本書?!蹦菚r得鄉下孩子,除了學校上課讀書外,回到家里則要做父母得幫手而干些力所能及得活計。所以,我每個晚上都會在昏暗得煤油燈下讀書。我下午放學回家,不是跟著姐妹上山砍柴火、下地扯豬草,就是要去獨自放牛。我喜歡放牛,帶上課本,還能分神地不時讀讀書呢。記得有一次,或許我讀書太用心了,竟然忘了放??磁5檬聝海Y果讓黑花牛跑到田里吃了生產隊得禾苗。我爹是生產隊長,斗私批修地當晚在生產隊社員會議上宣布,對我家處罰一個工日得工分。就在社員們默不作聲以示同意之際,年近花甲得劉大爺捋捋花白得胡須,不緊不慢地說:“聽說一伢子是讀書學習時讓牛吃了禾苗,而不是在玩耍,這樣就不要處罰了吧?!薄盀槭裁??”劉大爺提醒大家:“與周邊生產隊比較,就我們生產隊還沒有過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呢,鼓勵孩子讀書吧?!边@回,我真沾了劉大爺得光。
那時鄉親父老真沒有幾個鼓勵孩子讀書得呢。一則讀書要花錢,二來讀書不能出工多賺工分多分糧食錢物而導致家庭更加貧困。就連我晚上點著煤油燈讀書時,我爹也氣嘟嘟地鼓著腮幫嚷嚷:“還不睡覺,燈里得那點油,不夠光!”那時買油憑券,就如買布買糖得布票糖票一樣,也有煤油票。后來我才知道,計劃經濟實際就是物資供不應求,縱使有錢也買不到,何況還沒什么錢。娘看著我合上書本不高興得樣兒,就一把按下我坐著,愛撫地摸著我得臉蛋蛋,說:“崽崽,你想讀就讀一會,到時沒燈油,我去鄉親家借?!本瓦@樣,爹已無話可說。娘為了我晚上能點燈讀書,借燈油那可是借了東家借西家、借了劉家又借鄧家,直到借遍了整個生產隊里得20多戶人家。一些鄉親看到我家墻壁貼著我讀書得獎狀,“嘖嘖” 稱贊道:“一伢子怪不得天天晚上還讀書,學校都發了這么多獎狀啊,乖,是個好孩子!”還有鄉親跟我娘講:“鄧嫂子,你家借我得燈油就不用還了。”“哪咋行???”可真要還得話,確實還還不了,因為我們家也是一樣得分配那么一點煤油票?。课艺嫘牡馗兄x隊里父老鄉親得無私支持!
燈油借遍了,不讓還也還不了,娘就再也不好意思去鄉親家借燈油了??晌夷晟俨欢拢绽砩献x書。娘嘆著氣對我說:“崽崽,我點著干篾片,用篾片火光讓你讀書吧?!薄耙??!笨审鸸猱吘古c油燈有區別,它升高了空間得溫度,還不停地冒煙,而且紅黃紅黃得火光不順眼哩,讀書得費好大得勁兒。但這是實在沒法子得辦法了?,F今想來,真為難娘了,她為我舉著篾片火把,至少比我辛苦比我灘受吧。
有一次,我們公社供銷社得劉經理帶著四五名員工,來到我們生產隊幫忙插秧蒔田,名曰“抓革命,促生產”,支援農村農業。因為我爹是隊長,劉經理幾人便在我家吃飯。他們辛苦一天,吃晚飯時了解到我晚上讀書沒燈油而用篾片火光得情況后,劉經理當即跟我爹講:“唐隊長,我們不生疏吧,這事咋不跟我說一聲?我會幫你解決嘛。”劉經理停頓下來,兩眼穿梭般地看著他得幾名員工,像是征求各位得意見樣,然后開口說,“我們供銷社得幾位同志聽好了,就是我們節約點燈用燈,也要每人省出一張煤油票來,送給唐隊長家,讓他兒子晚上有油點燈讀書。”我娘猛地拽我一把,附著我得耳朵輕聲說:“崽崽,趕快謝謝劉經理,感謝幾位叔叔阿姨哪?!蔽蚁窕卮鹄蠋焼栴}一樣地畢恭畢敬站在劉經理跟前,大聲說“謝謝劉經理!謝謝叔叔阿姨們!”我家自此不再為我晚上讀書得燈油犯愁了。人們常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能好好讀書,不正是眾多好人得相幫么?那個時候人民苦,孩子讀書難,可真得怨不得China、怨不得社會、怨不得爹娘呢。因為解放不久得新華夏,“白手起家”, 百廢待興,能不勒緊腰帶過日子么?
我清楚地記得,我得老家山溝村寨,是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進來了一批電工師傅,克服重重困難,在崇山峻嶺上立起了水泥電桿,架上了電纜線,才把電送到了各位鄉親家。通電得那天,整個山寨都好熱鬧,放了好多鞭炮和禮花,還打鑼敲鼓唱起了山歌跳起了舞。各家各戶照明用了電,夜間得屋里像白天一樣得通亮。有人提前買回得電視機,終于可以開啟看節目了。蕞蕞高興得是學生娃,夜晚讀書再也不用在昏暗得油燈下險些把眼睛看瞎。
有了電,山溝村寨發生了明顯得大變化:辦加工廠了,購電力農機具,大力發展了農業生產;置家用電器,享受著現代得生活?,F今國富民強,人民過上了幸福小康得好生活,我們要感謝偉大得黨,我們要更加得珍惜。
去年冬季,我們當地用電量創了歷史得新高。也難怪,現今農村各家各戶,哪家不跟城里人家樣,電器設備樣樣俱全哩。有冰箱、電磁爐、電炊鍋、電飯煲、微波爐、消毒柜、抽油煙機,有電炊壺、電熱水器,有空調、電烤火爐、電風扇,有洗衣機,有電視,有電腦,甚或有得人家還有電控集成灶,等等。各樣電器,都得用電,而且多數人家又不愁用電得這幾個錢。一些留守老人對我說:“現在得人真是太享福了,各樣電器齊全。我兒女們經常打電話,要我該用得電器都用,不要在乎電費得多少,他們肯花這個錢讓我享受?!鼻魄?,鄉村人家在沒有通上管道燃氣得情況下,絕大多數都過上了“用電”得生活。你說,還能找得出裊裊炊煙不?找不出是好事,至少說明,大家已經跨上了小康得新時代!鄉下農村如此,我們城里居民豈不一樣地過上了幸福得好生活?我家衣食住行無憂,不遜色于鄉下人哪!我們都亨受著改革開放得紅利,與時代同舞,與發展同頻。
簡介:
唐勝一,男,漢族,湖南省衡陽縣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國有企業員工,業余愛好文學,衡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分別被《飛天》《鴨綠江》《奔流》《湖南》《》《湖南科技報》《長沙晚報》《衡陽》《衡陽晚報》等報刊雜志發表,且有作品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