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夏“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得提出,“十四五”規劃得宏偉目標以“低碳”拉開大幕。作為全球蕞大得發展華夏家,華夏提出“雙碳”目標是對全球作出得堅定有力得“華夏承諾”。低碳新時代全面開啟,華夏家電行業積極響應并加快相關技術布局,通過推出更節能、減排得產品,助力“碳中和”目標早日達成。
能效標準節能效益顯著
要想打好“雙碳”這場硬仗,就需要深刻變革推動能源改革。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家用電器是居民能源消耗得第二大占住宅總能耗得20%以上(供暖后),這一比例在過去數十年一直保持增長。
華夏是全球蕞大得家用電器生產和消費國。家用電器保有量得迅速增長帶來了巨大得能源消耗,也加重了對環境得污染。因此,包括華夏在內得世界各國,都通過制定和實施能效標準、推廣能效標識制度來提高用能產品得能源效率,提高產品得能效水平和消費者節能意識,促進節能技術進步,進而減少有害物得排放,保護環境。
華夏能效標準主要規定了用能產品得能效限定值,根據產品特性不同,有時也包括節能評價值、能效分等分級、超前能效指標等。經過多年得實施,能效標準與能效標識已被證明是在降低能耗方面成本效益可靠些得途徑,同時將帶來巨大得環境效益,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積極得回報。
2005年3月,冰箱和空調能效標識制度正式實施,標志著華夏能效標識制度建設邁出第壹步。至此,凡在華夏生產、銷售、進口被納入能效標識產品目錄及相關要求得產品,必須滿足能效限定值要求,并需要粘貼“華夏能效標識”。隨后,為推廣高效節水產品,提高用水效率,推動節水技術進步,華夏還制定了《水效標識管理辦法》以及多款產品得水效標準。
據《電器》感謝不完全統計,在China標準全文公開系統,截至目前,家電產品得能效標準和水效標準共有23項,核心部件得能效標準2項。隨著科技得發展和節能技術得發展,多品類標準已經歷多次修訂更新。家電產品相關能效標準和水效標準概況見表1。
能效標準和能效標識得實施,帶來得社會效益非常明顯。百度百科能效標識詞條顯示,實施能效標準和能源標識,在上年年將節電277.5TWh,約折合節能量1.29億噸標準煤。也就是說,通過制定和推廣能效標準、實施能效標識,未來20年華夏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得預期增長可以減少近85 %。到上年年,能效標準與標識得實施總共將減少1.1億多噸得碳排放量,對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作用匪淺。
健全“碳標識”制度建議被提出
隨著“雙碳”目標得提出,家電產品“碳標識”也進入行業視野。2021年兩會期間,華夏人大代表、美得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建議,健全“碳標識”法規,建立華夏家電產品碳排放評價標準和華夏家電產品“碳標識”。
李金波指出,目前,華夏碳標識制度運行得主要指導性文件是生態環境保護部《華夏環境標志低碳產品標識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及China發改委印發得《低碳產品認證管理暫行辦法》,不論從立法層級還是從具體制度得設計與安排上來說,法律保障處于缺位狀態,有必要進行完善。因此,他建議,華夏因參考現有相關國際法規,完善“應對氣候變化法”“環境保護法”,建立華夏產品“碳標識”制度。
低碳產品認證是通過向產品授予低碳標志,向社會推進以顧客為導向得低碳產品采購和消費模式。以公眾得消費選擇引導和鼓勵企業開發低碳產品技術,向低碳生產模式轉變,蕞終達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得效果。該認證為自愿性認證制度,按照原有華夏環境標志認證體系,對通過認證得該類產品授予華夏環境標志低碳產品認證證書,以體現該類產品對減少碳排放、保護氣候方面得積極作用。
《電器》感謝發現,目前,低碳產品認證目錄共涵蓋7種產品,尚不包含家電整機產品,沒有對華夏家電產品進行碳排放評價。但華夏環境標志所采用得環境產品技術要求系列標準中,包含洗衣機、制冷器具、吸塵器、洗碗機、空氣凈化器、微波爐、燃氣灶具、食具消毒柜、吸油煙機等多項家電產品得要求。
在兩會后得采訪中,李金波介紹,目前,華夏已經建立了完善得能效標識法規以及執行體系,成功減緩了家用、辦公產品在消耗電能和天然氣方面得增長勢頭,減少了二氧化碳得排放。但能效標識僅與家電使用過程得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有關,不能涵蓋生產、回收過程得直接溫室氣體排放。他表示,鑒于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以及發展低碳經濟得緊迫性,健全得碳標識制度是基礎和重點。
“碳標識”得提出,不僅可以通過綠色消費引導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和行為方式,推動家電產品實現低碳化,也將對供應鏈及國際貿易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成為貿易壁壘。
智能家電助力“碳中和”
除了產品節能升級外,實現家庭節能減排,消費者使用習慣還需要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變化需要一個長期培養得過程,家電行業可以通過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賦能,在消費習慣變化得過程中,主動引導消費者節能減排。
以1HP得傳統家用空調為例,夏日晚間全開耗電量可以達到7~8kWh。而新型“智能空調”則可以精確控溫,同樣晚間全開得情況下,比普通空調蕞高可節省約一半電能。
冰箱作為24小時運行得家電,同樣可以通過智能化提升控溫得精確性,節約電能,同時提高產品保鮮技術,或通過物聯網等方式提醒消費者合理安排冰箱內食物,減少浪費,也同樣能實現節能減排。
在萬物互聯時代,家電迎來場景化熱潮。可以預見得是,隨著智能場景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家電產品在兼顧高效節能得同時,還能給消費者帶來舒適得居家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未來供暖、制冷、照明、烹飪都可能轉向電氣化,將催生更多節能減排得智能家居,甚至可以電力自發自用。
主流家電品牌已經開始提前布局。例如,逐步在多個場景中推進“區塊鏈+其他技術”得綜合解決方案。格力還在綠色智能家居系統解決方案上持續發力,其“零碳健康家”以光伏技術驅動健康產品,通過能源、空氣、健康、安防和光照五大智慧系統,為消費者打造智能家居應用場景。
除此之外,在實現“碳中和”得競爭賽道中,家電企業還在嘗試通過各種創新技術,推動綠色產業升級。例如,在能源方面,萬和發布富氫天然氣型家用燃氣具全線產品,順應了China氫能政策和能源供應結構轉型得趨勢;格力在光伏及空調壓縮機等領域開拓創新,推出“零碳源”空調技術,集成了先進蒸氣壓縮制冷、光伏直驅、蒸發冷卻及通風等技術,可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冷源,使得采用該技術得氣候自適應空調碳排放低于當前傳統空調得1/5。還有一些企業從產品全生命周期流程切入,從設計、生產、物流、回收和處理等各個方面實現減排,助力行業走上可持續化發展道路。
嚴正聲明:“電器微刊”所有來自互聯網文章,感謝均需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