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名揚 楊歡
攝圖網401781274
今日(1月7日),《“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對外公布。
“十三五”以來,華夏已基本實現了由運輸大國向運輸強國得歷史性跨越。機場數量進一步增多:頒證運輸機場241個,地級市覆蓋率達到91.7%,在冊通用機場339個。同時,運輸效率也不斷提升:中西部機場旅客吞吐量占比提升至44.4%,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占比已提升至33%。
雖然如此,民航行業仍面臨諸多問題。“十四五”時期,將是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開局起步得第壹個五年。
民航局例行發布會上,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司長韓鈞介紹,《規劃》預計到2025年,華夏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70個以上,比“十三五”末期增加30個以上。運輸總周轉量將達到175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達9.3億人次。
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華夏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和旅客運輸量,都將翻一倍以上;貨郵運輸量將提升到上年年底得1.4倍。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
新規劃蘊含著新機遇,未來幾年,哪些區域和城市又將迎來新機場?
完善非樞紐機場布局 中西部地區和邊境地區成加密“重點”China綜合機場體系是支撐民航強國得重要基礎。新機場,也是不少城市翹首以待已久得。
對此,《“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給出一個重要信號:要繼續加大建設投入力度,突破樞紐容量瓶頸。
一方面,未來China仍將加快樞紐機場建設。
城市中,《規劃》點名要加快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慶、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建成成都天府機場,規劃建設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推進天津、沈陽、濟南、蘭州、南寧、貴陽、拉薩等區域樞紐機場擴能改造,實施廈門、呼和浩特、大連、南通等機場遷建。這其中成都天府機場已于2021年6月27日正式通航。
樞紐機場中,貨運是另一個關鍵詞。
《規劃》提出,將建成投用湖北鄂州可以性貨運樞紐機場,優化完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鄭州等綜合性樞紐機場貨運設施。未來,還將研究提出由綜合性樞紐機場和可以性貨運樞紐機場共同組成得航空貨運樞紐規劃布局。
另一方面,非樞紐機場布局也將進一步完善。但對于不同區域,《規劃》得側重也有所差異。
中西部地區和邊境地區機場,將成為“十四五”China布局加密得“重點”。對于機場遷建,將“審慎決策”:研究開展南陽、景德鎮、黃山機場遷建項目前期工作。值得注意得是,《規劃》還專門提到要“鼓勵毗鄰地區合資合作建設規劃內機場設施,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
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規劃研究建設重慶新機場一個細節是,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得網絡布局,“機場群”頻繁出現。
《規劃》在完善客運網絡格局中,提出要“擴容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樞紐機場之間得主骨干通道,暢通四大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空樞紐、區域航空樞紐之間得次骨干通道,推進快線公交化,打造高頻率、高品質得骨干網,鞏固航線網絡基本盤。”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
在優化物流網絡布局方面,也明確要“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和重點城市、空港型China物流樞紐間布局全貨運航線網絡”。
實際上,《規劃》在“服務支持區域協調發展”上著墨得確不少。
對于京津冀區域,明確要加強北京雙樞紐建設,推進北京首都機場提質增效,提升北京大興機場國際樞紐能力,加快天津機場擴建工程,增強石家莊機場樞紐功能。
就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明確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完善提升澳門機場服務功能。加快廣州、深圳、珠海等機場建設,“強化空域保障,加快互聯互通,推進關檢互認”。
在長三角區域,《規劃》指出,要強化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戰略地位,完善杭州、南京、合肥機場得區域樞紐功能。
為了“支撐西部大開發形成大開放新格局”,提出要增強成都、昆明、重慶、西安、烏魯木齊等國際航空樞紐面向東南亞、南亞和中西亞地區得輻射力和競爭力,支撐西部開放高地建設。《規劃》同時明確,要“推進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規劃研究建設重慶新機場”。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規劃》也明確,要加快提升哈爾濱和沈陽、大連、長春等四大機場樞紐功能;研究推進與日韓俄等周邊China實現更高水平得航權開放。
發揮中部區位優勢,“構建航空大樞紐大通道”成為關鍵詞。未來,China將加快提升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功能;推進湖北客貨雙樞紐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得鄂州航空貨運樞紐;加快長沙、南昌等樞紐機場建設,強化輻射中部地區得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