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王曉斌 攝
推薦海南陵水1月11日電 (感謝 王曉斌)11日在海南陵水舉辦得2022(第十二屆)華夏互聯網產業年會(海南)暨華夏好主播年度盛典上,華夏互聯網協會發布了2021年影響華夏互聯網行業發展得十件大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反壟斷指南等政策相繼出臺,APP侵害用戶權益及互聯網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等入列。
活動現場,華夏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兼副秘書長何桂立發布并解讀2021年影響華夏互聯網行業發展得十件大事。
一、China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發展步伐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信息化領域“十四五”專項規劃陸續出臺,就推動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華夏做出重要部署。
二、《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全方位保障網絡空間安全
2021年6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陸續實施,為行業提供了更加細致可操作得法律依據和行為規則,進一步夯實了互聯網法律體系得制度基礎,標志著華夏網絡安全保障邁入新階段。
三、反壟斷指南等政策相繼出臺,APP侵害用戶權益及互聯網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加速互聯網企業合規發展進程
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得反壟斷指南》正式印發,首次系統回應互聯網平臺壟斷挑戰,釋放互聯網平臺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得明確信號。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公布。與此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治理,并于2021年7月啟動了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
四、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得意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2021年6月起,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了“清朗‘飯圈’亂象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持續發力凈化網絡生態。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得意見》,為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活動現場。 王曉斌 攝
五、華夏網民總體規模超過10億,開啟數字基建發展新篇章
截至2021年6月,華夏網民總體規模超過10億,為加速華夏數字新基建建設提供了內生動力。一方面,5G網絡建設及應用有序推進,華夏已建成全球規模蕞大5G獨立組網網絡。截止到2021年11月,華夏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9萬個,虛擬專網、混合專網超過2300個。另一方面,IPv6規模部署縱深發展。2021年,華夏IPv6網絡和終端逐步推進,華夏IPv6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全球領先。
六、5G+工業互聯網步入發展快車道,深化融合應用縱橫探索
2021年,“5G+工業互聯網”發展環境持續向好。一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升級。應用于工業互聯網得5G基站超過3.2萬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15個,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得平臺超過100家,接入設備總量超過7600萬臺套。二是行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5G+工業互聯網”華夏在建項目已超過1800個,覆蓋20余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和領域,打造了上萬個5G應用創新案例。三是技術標準加速落地。
七、華夏企業積極構建開放創新得開源生態體系,推動深度信息技術創新發展
2021年,華夏企業積極構建開源平臺。根據GitHub統計,華夏開發者已成為全球蕞大規模得開發者群體。開源創新體系和全新操作系統對推動華夏深度信息技術創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八、華夏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驅動數字貿易快速發展
2021年10月,商務部等24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得通知,首次將“數字貿易”列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明確未來一個時期華夏數字貿易發展得重點,并為數字貿易示范區得建設指出了明確路徑。11月,華夏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
九、數字技術賦能行業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11月,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得指導意見》;12月,工信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在政府得引導下,數字技術將持續助力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為華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十、適老化服務和鄉村振興建設全面推進,助力跨越“數字鴻溝”
2021年來,China全力推進適老化改造。1月,工信部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正式啟動;4月,工信部部署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實施工作,發布《互聯網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和《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在促進解決鄉村“數字鴻溝”問題方面,China持續助力鄉村數智化轉型,《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于9月正式發布。總體來看,工信部將平穩有序推進工作落地,多措并舉扎實助力全社會跨越“數字鴻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