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也是情侶們大搖大擺在街上秀恩愛,虐單身狗的日子
。原本應該歡慶的日子,卻在當今的社會中,越來越變了味,使原本好端端的七夕節變成了“秀恩愛節”。也成了越來越多情侶的負擔。
那為什么好端端的傳統節日會演變成如今這樣呢,請聽小司機慢慢道來。
在論述為什么現在的七夕會變了味之前,大家先看看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的本質是乞巧,即女子秀針線活的節日。
在古代,我國女子乞巧的方式有許多種,要么自己穿針引線,要么抓一只蜘蛛放盒子里,如果第二天結網,那就是討著巧了。
至于說牛郎織女相會,織女的意思就是乞巧女神,古代所有的會女紅的女生在七夕搞針線就是為了祈求乞巧女神賜予她無雙的智慧。
因為七月流火的緣故(那時候已經是秋季了),織女在這個時候便著手準備秋冬服裝,所以才來的這么一個節日。
我國傳統節日上根本沒有情人節這一說法,如果真的要有那就是“上元節”!也稱作“元宵節”!在古時候的男女,借觀花燈之名,會中情之人,一年也就這么
一次機會跟自己的心上人幽會。
那這時候有人問了,為什么“七夕節”會變成現在的我國情人節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雙十一”吧,把原本每年的11月11號變成了全國瘋狂購物的節日。
而“七夕節”變為“我國情人節”也是各路商家炒作戰果。
七夕作為我國情人節被挖掘的歷史,實際上和一家企業有很大的關系,這就是江蘇紅豆,一家服裝企業。上世紀90年代,紅豆在江蘇本土還有比較高的知名度,但是進入千禧年之后,紅豆謀求上市,而當時在年輕人心中,紅豆的品牌形象越來越邊緣。因而紅豆急需一個新形象擴展市場。彼時西方情人節在我國愈演愈烈,儼然成為不少廠家關注的重點,因而紅豆理所當然的想到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紅豆代表的相思寓意,所以另辟蹊徑的想要尋找一個傳統情人節代替西方情人節。
這個節日就是七夕。理由簡單,如果選擇上元節,就必須和2.14情人節狹路相逢。而七夕恰逢服裝換季,節日內涵和服裝有很大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內衣起家的紅豆恰恰需要找到一個秋冬季服裝推銷的訴求點。
七夕符合紅豆的一切設想。
當時的七夕,還叫紅豆相思節。
紅豆集團的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在他之后有無數的商家擠入“七夕”情人節這銷售隊伍中,從中贏取獲利
而他們所營銷的對象便是我們這些消費者,或者說是處于戀愛中,追求中的人們
原本對于情侶來說,互相之間送禮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這個充滿物質,并且互聯網當道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是為了“禮物”去買禮物,充滿了攀比,卻忘了最初為了什么去送禮物。
于是乎我們可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各大社交平臺頻繁的有人曬出各自所送出和收到的禮物。
漸漸的原本好端端的七夕節,變成了“曬禮物”節。每到了情人節,總有數不清的人各自曬著自己的“戰利品”,朋友圈,微博也變成了一場無聲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