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資快訊 » 運輸 » 正文

        機械美學!這些動力機械太有創(chuàng)意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08-18 01:13:48    作者:沙海萍    瀏覽次數(shù):18
        導讀

        動力機械是將自然界中的能量轉換為機械能而作功的機械裝置。動力機械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生產力,今天的機械動力裝置不再局限于生產范疇,技術創(chuàng)作者們將動力機械與科技技術結合,產生各種奇妙的碰撞效果。關于機械動

        動力機械是將自然界中的能量轉換為機械能而作功的機械裝置。動力機械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生產力,今天的機械動力裝置不再局限于生產范疇,技術創(chuàng)作者們將動力機械與科技技術結合,產生各種奇妙的碰撞效果。


        關于機械動力裝置有哪些具體的創(chuàng)意應用案例?機械動力裝置在未來還會有哪些新的可能?

        1

        了可交互機械動力裝置



        Pulse是一個兩層樓高的裝置,由390個“Brixels”構建而成——無限旋轉,數(shù)字控制,鏡像和亞光黑色“磚塊”一起移動,創(chuàng)造出了迷人的視覺效果。裝置由所在空間的人所驅動,并隨著人的活動所變化。



        BREAKFAST 是一個新興的媒體藝術家團體,致力于創(chuàng)作具有前瞻性的軟件和硬件驅動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通過互動體驗將觀眾連接到遙遠的地方,并講述有關我們瞬息萬變的世界的精彩故事。


        2

        行走的機械動力雕塑



        土耳其藝術家 Server Demirta? 善于制作各種各樣的機械動力裝置,看著滿滿的科技感,而且都以人形裝置居多。


        Server Demirta?過往作品


        ServerDemirta?1957年出生于伊斯坦布爾,這位藝術家的機械雕塑沒有受過任何工程學教育,。Demirta?通過整合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來創(chuàng)作。


        3

        “鐘擺”機械燈光裝置



        “Quercus”是Collectif Scale團隊創(chuàng)作的一件動態(tài)機械燈光裝置,她就像一個鐘擺一樣,16個4m的大三角形可以自然運動和有機擺動,創(chuàng)作團隊通過該作品嘗試對時間進行一種反思。



        Collectif Scale 成立于2010年,是一個由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對于視覺與舞臺裝置的熱情將他們凝聚在一起。團隊致力于以實驗和創(chuàng)新的方式,發(fā)展多介質、多感官的表現(xiàn)形式,實現(xiàn)科技與藝術的碰撞。


        4

        機械動力裝置抽象“畫作”



        一件動態(tài)藝術裝置。作品懸掛在墻上即為一幅動態(tài)畫作,開關開啟后,畫作上的幾何圖形開始旋轉,畫作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同時,作者也希望用這件作品向藝術家 Viktor Hulik 致敬。



        José Manuel González 經過多年的平面設計、繪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感自己需要在動態(tài)藝術世界中將視覺效果與運動效果一同轉化成藝術效果。他相信,就像自然本身一樣,具有相互作用的物可以產生聲音并改變顏色。


        5

        龍頭馬身大型機械動力裝置



        龍頭馬身的大型機械裝置作品“龍馬”由法國藝術家弗朗索瓦·德拉豪茲葉赫(Fran?ois Delarozière)及其帶領的La Machine公司受法國總理所邀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而設計制作,取義中華文化的“龍馬精神”,這個半馬半龍,長達12米、重達45噸。



        創(chuàng)作團隊通過藝術手法將神獸的生命概念具象化,并以先進的科技手段配合體驗式的戲劇模式進行展示,201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奧林匹克廣場聯(lián)合“巨型蜘蛛”機械裝置進行了巡演,為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La Machine 是法國一家專攻機械裝置藝術的公司,其團隊成員包括藝術家,技師,演出裝潢師等,從1999年創(chuàng)立之初以街頭演出為主的模式逐漸發(fā)展至圍繞不規(guī)則表演項目而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設計公眾場所的布景、城市及建筑規(guī)劃等。


        6

        機械動力裝置“綻放·季”



        “花開四季皆應景,俱是天生地造成”——新鳳霞


        綻放·季的靈感來自于一首詩,設計團隊提取了每一個季節(jié)不一樣的色彩韻律,為一個裝置注入了4個季節(jié)。



        Signal alpha 是一家提供空間裝置設計及安裝的上海工作室,其設計實踐主要包括創(chuàng)造互動空間,敘事互動,互動建筑以及可動雕塑。


        7

        音樂雨傘機械動力裝置



        AutoGene是一件實時交互裝置,以最為普通的“雨傘”作為素材,伴隨音樂在開合之間轉換,似乎暗示著生命和時間的綻放和消逝。AutoGene在字典里有自成體系的寓意,也許這是Holden期望表達的自主世界,一個充分自律,開合有度的生命機制。



        Peter William Holden 對影像具有濃厚的興趣,并一直在探索將雕塑與攝影統(tǒng)一的方法。在研究這些時,他將計算設備與機器人元素融合在一起,以創(chuàng)建類似于曼陀羅的動態(tài)雕塑。


        8

        “舞動”的燈光機械動力裝置



        2019里昂燈光節(jié)之際,法國藝術團隊Collectif Scale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燈光裝置《Coda》,這個由機械臂組成的未來主義芭蕾舞表演,成功將燈光設計、動態(tài)運動和音樂有機的結合起來。《Coda》(譯為“尾聲”)的名字來源于舞蹈和古典音樂界,在這兩種情況下,“尾聲”都是一段樂曲(或一個樂章)的最終章。裝置由20個機械臂組成,每個機械臂上都安裝了1.5米長的LED條形燈。



        Collectif Scale 成立于2010年,是一個由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對于視覺與舞臺裝置的熱情將他們凝聚在一起。團隊致力于以實驗和創(chuàng)新的方式,發(fā)展多介質、多感官的表現(xiàn)形式,實現(xiàn)科技與藝術的碰撞。


        9

        機械動力裝置譜寫光的韻律



        《Endless》通過機械動力裝置在空間中譜寫出光的韻律。光環(huán)每一次看似簡單的光之變換構筑出平面與立體、有限與無限的關系,表達生命的無盡循環(huán),周而復始,沒有盡頭。



        MOTSE墨子 是一個由藝術家、科學家組成的新媒體藝術團隊,2017年成立于深圳。在公共空間,以視覺溝通、交互體驗、藝術語言、新媒體技術連接公眾。我們用創(chuàng)造力定義實踐方案,在城市藝術、現(xiàn)場藝術、展廳、品牌環(huán)境、商業(yè)場景升級、影視制作、音樂制作等方面進行新媒體藝術的多場景運用。


        10

        機械動力裝置“山色的再現(xiàn)”



        合理互動設計團隊以科技術手法詮釋阿里山嵬巍山勢景致,山色濃縮于雙層燈體組件中,猶如山巒疊嶂景貌,經高速移轉的動能賦群木新生。



        合理互動 創(chuàng)立于2011年,團隊集合了跨領域專業(yè)人士,從藝術家,機械工程師到設計師等,何理互動設計致力于跨界整合創(chuàng)新,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小驚喜,發(fā)掘想象力,透過裝置設計跳脫平面視覺界線,為嚴肅的藝術帶來更多期待,同時也為科技注入新的美感體驗。


        11

        我國傳統(tǒng)佛教文化與機器人裝置結合



        《耕魂乙》是藝術家林萬山創(chuàng)作的一件機器人藝術裝置作品,整個作品看起來像是一個機器人修行者坐在菩提樹下參禪打坐。當觀眾面對作品喊出“色,受,想,行,識,空”其中一個字時,機器人裝置便會被喚醒,手和頭部也會產生運動,仿佛在述說著人生智慧,并且裝置會根據(jù)不同的聲音位置和聲音內容觸發(fā)不同的動作。


        林萬山期望通過該作品,恢復場域的意義,試圖構建一個混合宗教、技術物、生命體的多維作品,探討未來機器人或機器人是否能夠成佛的命題。



        林萬山出生于1993,我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系2016級畢業(yè)生,我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系研究生在讀,現(xiàn)工作生活于杭州,作品涵蓋:裝置、影像、雕塑、VR等新媒材作品。


        12

        “看不見的人”機械裝置



        機械化的人形,這種動態(tài)的形象由精密的構造組成,她將最高尚的觀念與理想人格化,去象征和體現(xiàn)一種新的信仰。


        作品《看不見的人 MAN IN THE MOON》創(chuàng)作手稿


        藝術家徐戈,1983年出生于浙江仙居,本科與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都是在我國美術學院完成的。2008年赴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交換學習。2010年留校任教于我國美術學院公共空間藝術系至今,2017年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交流。


        他的研究建立在造型藝術的基礎之上,融合科技手段并且延伸至公共空間當中,著力探索身體與媒介、空間與敘事的多重表達。在他那里,機械部件和控制系統(tǒng)成為一種造型媒材,各種材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用動態(tài)裝置的方式詮釋情感,跨界的創(chuàng)作理念使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13

        400只會“呼吸”的傘裝置



        在外國馬薩諸塞州的劍橋東肯德爾街650號的一處中庭中,近400只傘型掛件有規(guī)律地收縮與擴張,組合成了一件大型的公共藝術裝置。


        這件由Sosolimited工作室所創(chuàng)作的名為Diffusion Choir的作品,使用400個可折疊傘形元素,來表現(xiàn)一群看不見的飛鳥或魚群的運動。模擬她們掠過的面積,使雕塑的元素分別打開和關閉。



        Sosolimited 由三名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yè)生創(chuàng)立,一直走在新技術創(chuàng)造性應用的前端,設計內容包括數(shù)據(jù)可視化、數(shù)字體驗、互動雕塑等。


        14

        動態(tài)燈光裝置“未來之地”



        “SKALAR”是一個大型的藝術裝置,位于德國一處改造的電廠空間內。本件作品由照燈光設計師Christopher Bauder和音樂家Kangding Ray聯(lián)合創(chuàng)作完成,作品探索了光線和聲音對人類感知的復雜影響。


        通過對65個動態(tài)鏡子、90個移動燈光和多聲道音響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編程控制,創(chuàng)造了一場充滿“未來感”的視聽盛宴。



        WHITEvoid 是一家專業(yè)從事交互設計、媒體設計、產品設計、室內建筑和燈光設計的工作室。為博物館、展廳、商品交易會、節(jié)日、事件、音樂會和俱樂部等創(chuàng)造空間。


        15

        動態(tài)燈光裝置“織機·精靈”



        在張藝謀導演的多媒體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中,來自俄羅斯的Radugadesign工作室,德國藝術家團隊 WHITEvoid 設計、KINETIC LIGHTS 制作完成的作品《織機·精靈》,引爆了大家的眼球。來自英國的現(xiàn)代舞表演者 Rose Alice 與動態(tài)LED燈之間展開了一場絕美的互動。他們時而配合默契,做出各種各樣復雜的變換。



        Radugadesign 是一家創(chuàng)意多媒體設計工作室和制作公司。專注于在設計、技術和物理空間的交匯處創(chuàng)造。該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為梅賽德斯·奔馳、三星、MKTG、前衛(wèi)、金威、NHL等代理商和品牌發(fā)布了300多個項目。


        16

        動態(tài)裝置“百萬時間”



        “A million Times(百萬時間)”是由斯德哥爾摩工作室“Humans since 1982”創(chuàng)作的一件裝置作品,她是由288個時鐘、576個馬達組成,每個時鐘都擁有一個獨立的馬達,馬達可以調整各個時鐘的顯示時間,并可以通過時針、分針的運動,排列出各種不同的圖案、文字或數(shù)字。


        Humans since 1982 是由生于1982年的德國藝術家巴斯蒂安·比肖夫(Bastian Bischoff)和瑞典藝術家佩萊·埃曼努埃爾森(Per Emanuelsson)組成的創(chuàng)作小組。2008年在HDK G?teborg研究生期間相識后,他們的合作就在視覺藝術和產品設計之間展開。他們的工作室現(xiàn)設在斯德哥爾摩,其團隊成員由來自不同專業(yè)和文化背景的專業(yè)人士組成。Humans since 1982的合作伙伴包括諸多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收藏家,他們的作品在諸多重要機構展出,諸如薩奇畫廊、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等。


        17

        可穿戴機械動力裝置 人機共舞



        該作品名為《Inferno(地獄):人機共舞》是由 Louis-Philippe Demers 和 Bill Vorn 共同制作的機器人表演。人穿戴機器裝置后,身體會在機器的控制下舞動。表演中,這套外骨骼裝置不會引發(fā)人體的疼痛,而是調用身體受控的經驗。在機器的控制之下,上演一場華麗的“人機共舞”,藝術家以此對人類的生存現(xiàn)狀提出質疑。今年,“北京媒體藝術雙年展”將這個作品請來我國,9月時在中央美術學院現(xiàn)場上演。




        Louis-Philippe Demers 具有藝術家、自由設計師、教授、研究員和企業(yè)家等多重身份。此外,他也是一位將機器作為媒體的跨學科藝術家。


        Bill Vorn 工作和生活在蒙特利爾,他已經在機器人藝術領域內工作逾二十年。他在“人工行為美學”的命題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其裝置和表演項目基于機器人學、運動控制、聲音、燈光、影像和控制論過程。

         
        (文/沙海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fā)布者:沙海萍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寂寞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有奶水|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 久草新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播放|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