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投入了,就不算輸。
文 | 陳大力
一個老朋友問:你明明談的戀愛很少,是怎么體會出感情經驗的——就是教人“如何不分手”的感情經驗?
我有點懵,輕聲回答:我從來沒有教過關注我的人怎么“不分手”……
但她們有誤解也正常。因為,寫了這么多內容,我好像很多時候都在鮮明地贊揚好的愛情,又對壞的愛情極盡批判——這也很容易讓人覺得,我希望能談“成功”的戀愛,沒有心碎,沒有撕破臉,沒有分手。
但,真的,不是這樣的。
不管你問我多少遍,我都會回答,我最喜歡的愛情電影是愛樂之城,一個男女主角分手告終的電影。而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在分開之前,這兩個人讓我看到了人生在擁有親密陪伴時,應該會呈現的所有狀態:欣喜、憧憬、了解對方、期盼對方的某些選擇、為未來爭執。
因為認真地投入過這一段,所以即使最后散落于人海,這也會是一段尤其值得打包收好的回憶。
只要認真在一起了,我接受分手,因為認真的相處,哪怕最后分開了,也絕對不是沒有意義的。
有個朋友最近分手了,是特別麻煩的大城市里的分手,要搬出兩個人合租的家,重新規劃通勤的路線、起床的時間,因為最近在趕一個項目,才不敢請假放空,每天因為失戀的糟糕情緒熬到三、四點,第二天還是要準時出門上班。
分開是因為男生決定離開上海,回家進體制內工作……很現實,成年過后一個轉彎的決定就可能會改寫你好幾年內試圖建立的東西。
我想不出什么特別漂亮的話,只能對朋友說“你會遇到更好的”,朋友否定說,不,他挺好的。
“是他教我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從怎么組裝家具,到怎么規劃職業生涯,他推薦給我的書我還在看,很久以前為了他去學的廚藝現在也保留著,還越來越精進,蠻好的。”
朋友跟我很像,是那種在大學就放自己在許許多多的領域忙得暈頭轉向的人,特別害怕“青春被浪費”——但她說,即使離開他,下一段要重新開始,也不是浪費。
確實如此,我們會在對方身上學到什么、我們會更懂得自己、我們會經歷一些飽滿的情緒轉換并且從中懂得一些余韻悠長的道理,僅僅是這些,就會讓一段親密關系很是值得——這些,是別的關系所不能帶給你的,或者即使能帶給你,也不會這么潤物細無聲,悄然地浸潤了你,改變了你。
至于之后,你們因為物是人非,因為成長速度不同,因為種種無可奈何命運大手操控之下的事情分開,倒也沒有什么真的好遺憾的,彼此陪伴過再告別,是挺正常的人際曲線。
我從來沒有接受過不分開,我覺得分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我所不接受的,是還在一起時就沒有真心,僅僅把這一段作為消遣、玩弄的手段,甚至某種跳板,彼此頂著“相愛”的由頭浪費生命,而不是互相扶持、支撐。
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分開是很正常的,朋友們,但我害怕的是,談的是沒意義的戀愛。沒有啟發,沒有成長,沒有真的很好地照應到彼此,而僅僅是,多了個聊天的人,多了個攤房租的人,并且你們還經常為彼此找麻煩,為“送什么樣的節日禮物”爭吵不休好幾天。
這真的沒意義,如果是這樣的親密關系,不如獨身。
我覺得很高質量的戀愛,是真的走進彼此內心的戀愛,雖然這種戀愛的結束總是格外讓人唏噓——分手就好像住在一個大城市里,經常要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搬家,一個小小的居室,精心打扮、每日相見,但最終你不得不走,當初傾注心血的裝飾都被卸下,你的生活痕跡迅速被抹去,這個房間依然存在,你卻永遠不會再到訪,再在這里度過一個又一個辛勞工作后歸家的夜晚。
可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在某種意義上是永不消逝的。
我這些年有個隱秘的感受,就是,被好好愛過的女生,真的挺不同的。她們知道怎么跟人建立合適的關系,不會恃寵而驕,不會天方夜譚,能輕輕地進退于人和人之間相互照顧和尊重的場域,理性又得體,但同時柔和舒服。
我覺得她們一定有過至少一個認真在一起的戀人,就像是,好的戀愛都會像生動的課堂一樣,她們在里面學得很好。
而戀愛經歷不多的我,其實很羨慕有那么幾個不同的人,各自參與過她們的成長。
在大家都很害怕被放下、也更害怕在親密關系里“輸掉”的年代,我會覺得,并不是不分手才叫做戀愛成功。
“真心待人,永遠是沒有錯的。”
認真投入了,就不算輸。
—————————————————————
圖 | 《諾桑覺寺》
來源微信公眾號:陳大力(ID:chendali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