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臺風“燦都”仍在靠近上海。楊浦五角場城運中心指揮部的“城市大腦”大屏幕前座無虛席,一場抗臺“持久戰”在這里緊張進行。
網絡:每45秒把整個區域掃一遍
城運中心位于五角場商圈一棟大樓的22層,可以俯瞰到整個五角場地區,往常繁華的商圈在風雨中灰蒙蒙一片,只有晚高峰的車輛在昏暗中閃爍著紅燈。
城運中心的大屏幕不斷閃動,實時切換著覆蓋五角場街道全域的1157個探頭的畫面。“每45秒鐘,城市大腦就會把街道過去曾有過積水點的所有薄弱地區都掃一遍。”坐在總控臺前的徐燁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
在臺風天里,城運中心是聯動地區各節點的“大腦”,而它的“觸手”則是分布在街道32個居委、149個自然小區的聯絡人。149名聯絡人由街道工作人員和社工擔任,每人負責一個小區,他們組成了應急響應網絡上的節點,實現全覆防控。
徐燁既是城運中心工作人員,也是邯鄲路406弄建新居委會的聯絡人。今天早上8時,到城運中心上班以前,他早早地來到建新小區,查看值班表和防汛物資,巡查有風險隱患的窗臺和屋面,到獨居老人家里敲門看看,整個小區兜一圈下來要花上兩個小時。將近中午回到城運中心時,徐燁又馬上切換身份,承擔起視頻巡查街區的工作。
哥倆:在臺風中完成“接力”
大學畢業后就開始在網格中心工作的徐燁,對大屏幕有著獨特的“敏感度”。哪個地區積水漫過腳踝,哪里有樹木倒伏,他掃一眼就會發現,立即上報。
一墻之隔的街道管理辦值班室里,同為“80后”的余偉亮是徐燁的“下線”。接收到險情后,余偉亮會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部門,或者調派應急搶險隊到達現場處置。
11:34,政通路240弄居民家的屋頂被掀翻。14:51,政立路580弄小區有樹木倒伏,并壓倒了高壓電線,立即聯系綠化市容和電力部門到現場處置。16:52,復旦二宿舍6樓的一扇窗被風吹壞了,需要緊急排險……從發現到處置中間不超過30分鐘,哥倆一次次地完成“無縫接力”。
余偉亮指揮著一支搶險工程隊,他們冒著風雨奔走在城區處置險情,24小時隨時響應。“黃興路國順路路口每次下大雨都會積水,是區域的薄弱環節;今晚風力加劇,五角場下沉廣場將是我們重點關注部位。”響應的速度來自多年的經驗積累和充足的準備。
在臺風來臨前的窗口期,搶險隊就拆除了轄區內213個衛星鍋,拆除商圈戶外店招30多處,緊急對18號線在建工地等大型工地的96名工人進行轉移,目前他們就近在周邊小區安置點內度過臺風夜。
守候:臺風過去我們就能回家
入夜,市區風力加劇,人們冒著風雨趕在回家路上。而對于徐燁和余偉亮來說,回家還遙遙無期。
從9月12日晚18時,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臺風“黃色”預警信號以后,城運中心的13名工作人員就全員上崗,直到半夜仍保持雙人值守,其他人就在城運中心的沙發、躺椅上“對付”一夜。“每到臺風天我們都會通宵守著,家里人早就習慣了。”
每隔一小時刷新一次臺風路徑。“現在臺風的路徑是和上海平行的,但行動緩慢,我們最擔心就是它往上海偏移。”余偉亮說,“其實白天上下班高峰是我們最緊張的時間,擔心樹木倒伏、廣告牌掉落砸傷人,現在到晚上,雖然依舊風大雨大,但居民都回家了,我們才可以安心一些。”
記者離開城運中心時,昨晚已熬了一夜的哥倆還在大屏幕前紅著眼睛響應來自各個社區聯絡人的消息。
臺風等級按照從高到低分為紅、橙、黃、藍四級,只有等藍色預警信號撤下,城區恢復平靜后,徐燁和余偉亮才能離開。“什么時候臺風過去,我們就什么時候能回家。”
欄目主編:周楠 文字編輯:黃尖尖
圖片攝影:黃尖尖 視頻制作:黃尖尖
來源:作者:黃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