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年輕編輯,李連杰演的黃飛鴻看過嗎?
搖頭。
那趙文卓呢?
嗯,他的《至尊紅顏》小時候看過5遍,他演的聶風也看過。
倘若放在十數年前,很難想象會出現這樣的答案,只get趙文卓而不迷李連杰……說不過去呀。
但,這——大概就是代際的力量。
1.
趙文卓進入娛樂圈,很大一個原因系于李連杰。
90年代初,正值李連杰在香港影壇混得最好的時光。他和徐克合作的黃飛鴻系列三部曲,將香港武俠功夫片推上新高峰,也讓出品公司嘉禾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錢多了,就不好分賬。李連杰彼時受電影公司和經紀人多重壓榨,不甘再為資本打工,轟轟烈烈鬧起了解約,甚至一度鬧出人命案件。
最后的結果是,李自組正東影視,籌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功夫皇帝方世玉》。
原本是找的許鞍華當導演,又請來元奎做動作指導。
當時正是動作片的又一個巔峰期,武指們非常走俏,像元奎這個級別的,同時跨三、五個劇組都是常事。但元奎在了解完李連杰的想法后,對方世玉這個IP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兩人都想打造一個有別于黃飛鴻宗師氣質的新銀幕英雄。
元奎就干脆跟李連杰主動請纓,推了別的戲約,專心做《方世玉》的導演兼武指,還拉上了師弟元德幫忙。
許鞍華轉做策劃,編劇也是元奎出面請的——劉鎮偉,這個陣容一舉奠定了《方世玉》搞笑動作片的基調。
為了打戲更好看,演對手戲的演員在身手上最好能和李連杰“旗鼓相當”,元奎又親自跑到北京體育大學挑新人,一眼相中了臨時被同學拖過來打拳的趙文卓。
20歲不到的男孩,從小練武,能打,動作利落,長得也不錯,飾演片中的反派高手九門提督鄂爾多,剛合適。
就這樣,在還沒搞清楚鏡頭方向的時候,小趙就有了人生中第一部代表作。
電影里他和李連杰有多場打戲,不管是小船上的棍法對決,還是高潮處的“斷繩之戰”,劇情和拳腳功夫都結合得水到渠成,兩人打得酣暢淋漓,觀眾看得意猶未盡。
后來這部片子果然幫元奎、元德成功拿下了金像、金馬兩座最佳動作指導獎杯,成就了師兄弟事業里最榮耀的時刻。
人的運氣來了,擋也是擋不住的。
這邊還在拍《方世玉》,隔壁因為李連杰放鴿子而不得不找個菲律賓演員來接棒“黃飛鴻”的徐克派人來觀摩,發現了“很能打”的趙文卓,眼前一亮,決定先下手為強,干脆繞過趙文卓本人,找到了北體大,說我想用你們這個學生。
于是還在上大二的小趙,白天在《黃飛鴻之王者之風》里演一代宗師黃飛鴻,晚上在《功夫皇帝方世玉》里演反派,打方世玉(也是上一任的“黃飛鴻”)。
一度忙到連覺都睡不成的地步。
他講過一件好笑事,“演反派的時候呢,導演讓我斜著眼睛看人,但到了正派這邊,徐克導演就問,你怎么總斜著眼看人,你現在是黃飛鴻,你是師父,給我把腦袋正過來……”
那時候小趙還不會演戲,做什么表情全聽導演指揮,就變成了晚上斜著眼,白天端著臉的工具人。
不過兩邊導演也有共通之處,就是都不準他笑。
因為一笑起來,氣質沉穩的小趙秒變15、6歲的憨憨。
氣場全破!
2.
這種“端肅時是大哥,笑起來像憨憨”的特質在49歲的趙文卓身上,依然保留著。
所以才會有了乍一亮相《披荊斬棘的哥哥》,就十分得路人緣的“反差萌”。
很多人沒想到,這個演慣動作高手,宗師大哥的“正道之光”↓
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讓一幫狂妄蹦噠的嘻哈歌手乖乖坐好、站直、老實去關門的“平嘻王”,私底下會如此平易近人,處處講究息事寧人、以和為貴。
明明看上去最像鎮壓邪魔歪道的世外高人/打遍江湖無敵手的社團話事人,但骨子里住著的是什么事都好說好商量的街道辦事處主任的靈魂。
最新公演里,開場這段單人solo說唱真的讓人對舞臺制作團隊徹底服氣。
精準挖掘了老趙身上迷霧一樣的復雜氣息:一個坐那就是黑幫教父,滿滿江湖大佬氣質的男人,嘴巴里吐出來的,卻是滿口街道辦熱心腸土味嘻哈。
反差!鬼畜!邪魅!喜感!
這充分說明什么?搞綜藝跟搞影視創作一樣,要“呈現”真實、復雜的人物,單一人設要不得。
趙文卓本人肯定也想不到,在演藝圈浮浮沉沉這么多年,幾起幾落,當年豁出性命打江山也就贏得個“李連杰繼承人”候選的實績,幾十年后,居然是因自己的性格反差萌,贏來了再次翻紅。
時代已遠,江湖驟變。
命運的齒輪,從來不以個人意志和期待運行。
3.
又比如說,當年那些和趙文卓一起鍛造過功夫片黃金時代的武行兄弟們。
2021年的夏天,一代動作明星趙文卓成為綜藝節目里的喜劇人,靠性格收獲廣大后浪的喜愛的同時,諸多武師同行,也出現在了紀錄片《龍虎武師》里,同聲回憶當年那個黃金時代。
他們當年拍電影的故事是真熱血。
為了完成一個鏡頭,哪怕是豁出性命也會咬牙上去硬拼。誰要是敢說一聲我怕死,我不行,就沒臉在這個行業里混下去。
像趙文卓,當年初入行拍動作戲,哪怕右腳拍到骨裂,也會咬牙用左腳繼續完成高難度動作,因為那個年代,做武行的,不管是咖喱啡,還是大明星,沒人敢認慫。
接受易立競采訪,他說至今因為拍戲被砸到天靈蓋而留下嚴重創傷,左右頭部神經不一樣,一旦神經高度緊張或休息不好,就會疼到滿地打滾。
那是一個以流血流汗、敢拼敢想為榮耀的年代。
給明星做替身、和明星對打、幫明星挨打……這些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太多時間出現在幕前刷臉的龍虎武師,在那個年代,絞盡腦汁挑戰各種高難度動作,給觀眾展示人體極限能完成的視覺奇觀。
跳樓、跳水、跳巴士;水里拼,火里打,刀上飛……都不在話下。
前成家班成員“火星”回憶自己和成龍拍《龍少爺》時,從谷倉二樓被反派一腳踢下來的鏡頭——
地面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只把泥地刮松了一下,他摔下來后,成龍演的龍少爺也要被踢下來,為了展現兄弟情,他演的“阿牛”需要爬過去接。
摔下來的戲拍了3次,OK,沒受傷,大幸!
接成龍的戲卻足足拍了15次,太難!
“有時爬過了頭,有時沒到他已經摔了下來,有時接是接到了,卻扭到了腰……拍完那場戲,(躺了)2個月不能動。”
拍《A計劃》時更慘,成龍要挑戰跳鐘樓,15米多高。
沒有任何防護,只有兩層遮雨棚可以減緩一下去勢,到底哪個帳篷能減多少力?也沒有啥科學計算公式,曾志偉說,純靠經驗估算。
那就找個武行先做。
因為火星的體重跟成龍差不多,就他先上,他做了沒死,那大哥就來了。
成龍后來也跳了幾次。
成片里用了成龍的跳樓鏡頭,但感念火星那一跳,片尾花絮里放了火星的,那也是成龍第一次在片尾放拍攝花絮,后來干脆每部片子都保留了這個傳統。
更可怕的是,越輝煌的年代,自我要求越高,競爭也越激烈,那些年的劉家班、洪家班、成家班、袁家班……既自成體系,又互相內卷得可怕。
你跳了二樓,我就跳三樓,你跳了大廈,我就跳懸崖,受傷了殘廢了保險公司不敢下保單但別怕還有老大給你養家,一個動作沒設計好或實現不了,大名鼎鼎如袁八爺,也會在片場暴躁到拿頭撞墻……
看完《A計劃》,次年洪家班的陳會毅在拍新片時,直接讓元武從幾層樓高的大廈里摔下來,背部著地,著的還是冰地,最大的防護措施就是身上穿的幾層衣服,那一摔,鮮血滿地。
曾志偉回憶,當時有外國武行在現場探班,驚呆了,這樣的動作你們也敢做?這樣的動作誰做誰死啊?
元武說,自己也知道這樣摔下去是要進醫院的,但因為是洪金寶投資的電影,他愿意為了大哥去搏命。
元武、元奎、元德還有成龍、洪金寶、元華、元彪,說起來都是師出一門,江湖人稱“七小福”(主要指元字輩的,成員不固定),都是窮家小子,幼時早早拜入于占元門下學京劇,練就扎實的童子功,后來進入了影視圈,也自然而然成了中堅力量。
按元德的說法,師兄弟個個小學都沒畢業,出身底層,野心不大。而做武行收入不菲,拼命,成了個人出頭的唯一希望。
但也因文化層次低,當時入行的大多數龍虎武師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白天在片場打拼,晚上賭錢賭馬,在九十年代后半期,功夫片由盛而衰走向沒落后,很多武行沒工開,也是晚景凄涼,開出租車的、擺攤的、做賊的……都有。
如七小福的一眾師兄弟,已經是個中翹楚。哪怕沒如成龍那樣做成幕前巨星的,大多數也都成了有名的武指,香港的影視業開工少,這些年就紛紛轉道內地發展。
像當年《方世玉》武指之一的元德,就在北京辦了個導演工作室,2017年小爆的網劇《雙世寵妃》就是他導的,當時導演在片場一人分飾多角,給兩個年輕演員演戲的搞笑畫面還被制作成鬼畜視頻,火了一陣。
只是年輕一代的觀眾,在感嘆這個頭發稀疏的導演真人不露相,演技棒棒噠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當年的輝煌業績呢?是10次提名金像、7次提名金馬,幾座獎杯在手的金牌動作指導啊。
“但是人們不認動作指導,只認導演,我就被逼著做了導演。”
4.
不管有過怎樣的輝煌,時代總是會遠去的。
功夫片沒落,一代人畢生的奮斗和榮耀成為過去,就如這部《龍虎武師》的紀錄片一樣,上映17天,票房堪堪百萬,上周末已經轉戰視頻平臺播放。
他們的聲音,一如那個遠去的動作片熱潮,并沒有在當下激起多大水花。
個中原因復雜。有人說是因為整個行業陷入內耗,同類型電影拍到技窮,有人說是因為經濟產業畸形發展,地產霸權擠壓影視行業,有人說是因為人才斷層,時代變了,當代年輕人喜歡科技和電子游戲,對“功夫”不再有興趣,有人說現在的功夫片都靠特技了,不需要硬拼硬的了,也就不好看了……
身處行業內,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冷暖。
不過洪金寶有句話特別讓人感同深受,他說電影是造夢的,80年代的時候香港功夫電影厲害,年輕的孩子們會說長大了要做成龍,做元彪,要做電影明星,但現在你都沒辦法給他們造這樣的一個夢想。
是的,這幾代的年輕孩子,想做網紅、想做愛豆的多,很少再會有人說,我長大了想當一名功夫明星,以流血、流汗為榮,以輔助弱小、仗義江湖為耀。
往事只能回味,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即便是巔峰如功夫皇帝李連杰又怎樣?時代的力量也足以讓新世代的年輕人對他無甚印象。
但或許也沒那么絕望。
你看趙文卓在《披哥》剛出場時被眾星拱月的場景,所有的哈人都以其為尊,又覺得深埋在男性靈魂深處的“英雄崇拜情結”是沒有被徹底抹去的。
只是缺那么一個契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