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北京旅游?別急,“小乾隆”先帶你了解故宮博物院;不會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沒關系,可能“后援團”給你支招;孩子自理能力有待提升?沒問題,多種社會實踐活動共搭成長平臺……
長春市南關區平泉小學有一所“勵志學院”,學院將家庭、社區、社會聯結起來,形成教育合力。校長朱輝自信地說:“從3月份學院成立以來,學院通過趣味性課堂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識與方法,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社會實踐等方式,推進‘三長育人工程’,促進家校共育協同發展,學生、老師和家長都說挺好!”
給課程加點“趣”“來北京得先到我家逛逛,進了午門、過內金水橋,穿過太和門,就到了‘我得辦公室’太和殿。”站在電子白板前得“小乾隆”熱情地向“游客們”介紹著“家”中各式建筑。
日前,在南關區“家校共育”數字化項目推進會現場,平泉小學旅游攻略項目組師生給與會嘉賓帶來一堂項目式學習展示課《我們出發去北京——制作旅游攻略》,學生們以角色客串、小品表演、對口相聲、小組互評等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得北京旅游線路、美食、名勝古跡等要素,老師像導演,學生像演員,現場“文藝范兒”“知識味”濃濃,讓與會得省市教育可能、教師和家長贊嘆這個課堂“真新穎、真熱鬧、真管用!”
“在做攻略之前,爸爸媽媽給我提了很多建議,講了許多他們對故宮博物院感興趣得景點。”扮演“小乾隆”得學生說,他將交通、門票等信息融進表演以外,還特意增加了暢音閣、乾隆花園等小眾線路,“和父母、老師、同學一起完成一個項目,讓我體驗到另一種學習樂趣。”
隨著China“雙減”文件和“五項管理”要求落地,平泉小學依托“勵志學院”,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努力打造豐富、多元、有趣得教學內容,賦能孩子們個性化發展。
給家長加點“料”“楊老師,孩子進入高年級后,越來越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了,我們也不知道這個階段該如何跟孩子相處。”一天放學后,學生小宇得家長與五年一班班主任楊春雪老師聊起了她得困惑。
楊春雪老師仔細回憶小宇近期表現,并未發現他有思想和行為上得波動,如果由老師直接干預,怕會起到反作用。于是她從家庭教育入手,陪著家長一起在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上觀看可能講座《積極溝通得原理與方法》,一起交流心得。從那以后,小宇家長再未與楊春雪傾訴過與孩子溝通得煩惱,而她也明顯感覺到小宇相較之前更加自信、快樂。
“勵志學院”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華夏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資源,精推可能教育講座,為家長們安排了選修課和必修課,并依據平臺數據情況評選出家長優秀學員,鼓勵家長以更可以得姿態參與家校共育。
在活動現場,3名學生家長暢言自己與老師互動、參與學生教育得心得。一名家長說,通過線上聽可能講座,面對孩子時“自己更自信了,與孩子交流更融洽了,心里得焦慮大大減輕了”。
給學生加點“餐”“勵志學院”中還有一個學生們很愛得板塊——社會實踐。自制冰棍,參與“燒不著得紙”實驗,做百香果蜂蜜飲品……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動腦動手,有所知,有所得。
“通過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從家庭勞動開始,再到學校、到社會,以‘勞’為基礎,開啟自然生長得、有溫度得、有故事得教育之門。”五年二班班主任陳萬春老師說,為了保持學生對實踐活動得熱情,班級采取每周一評每月一展等形式,對完成情況進行點評、總結。
“八一獻禮:飛機起飛”展覽展示了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得五花八門得飛機;“世界旅游日:手機展”集合了學生們在各地拍攝得風景、人物照片……“各種活動貼近生活,可操作性強,在學生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得同時,也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得親子互動。”陳萬春老師說,家校共育有效地改變了家長得教育理念,更好地促進了家庭教育得主觀能動性,這是一個可喜得變化。
吉林社出品
感謝:姜忠孝
:朱怡
:孫建一
感謝: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