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最早的史書,查看最早的甲骨文記錄。“ 貞,令望乘暨舉途虎方,十一月。 舉其途虎方,告于大甲,十一月。 舉其途虎方,告于丁,十一月。 舉其途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大致的意思是,商王計劃征討虎方國,卜問先祖大甲、祖丁、祖甲,希望得到保佑。但后續沒有征伐結果的記錄。
湖北孝感縣出土西周時期的“中方鼎”,其銘文寫道:“唯王令南宮伐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國。” 意思是周王令南宮大將帥師討伐虎方,同時周王開始南巡。后有記錄此次周王“南巡不還”,死在了異鄉。但沒有征伐后的記錄。
似乎從記錄來看,中原王朝對虎方國的征伐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虎方國具體在哪,說法不一。可以確定的是在南方。
1989年,江西吉安市新干縣大洋洲出土了一批3000多年前造型精美、器型高大、器身飾有各種“虎”形象的青銅器。而1973年和1988年已經發掘的的吳城、牛城遺址似乎和大洋洲關系緊密。吳城出土的陶器、青銅器和大洋洲大墓中出土的一樣。其中吳城發掘區域為6000多平方米。而商代晚期的牛城遺址是更加先進強大的城池,50萬平方米區域,3500米長的城墻,五座城門,內外城相套。考古學家說,這或許就是文獻中的虎方古國。
虎方國作為商周時期的方國,強大到讓商周有所顧忌。他為何能立于南方之巔。這不得不去拷問最本質的問題“她來于何時何地,消亡于何時何處”在殷商記錄里面只有卜卦簡短的記錄,再也找不到其他虎方的記錄,那么一個強大的南方大國,不知何時強大起來的。進入周王朝,記事文獻更多,仍然極少提及。甚至消亡的方式,是內部取代還是他國占領,都沒有任何記錄。畢竟虎方國不是傳說,而是有考古依據的歷史國家。虎方國出土的青銅器上也有金文,說明虎方國已有文字,卻仍然沒有消亡的記錄。
虎方國以虎為圖騰。出土的青銅器上到處都有虎的影子。并且青銅器的精美程度不遜于中原王朝。甚至還出現了紅銅器,她的制作要求比青銅器更高。這說明,當時虎方國冶煉技術及制作技術已與中原王朝齊平,甚至超越。除了禮器,還有青銅農具,這是北方不舍得用銅器的領域。那個時期銅礦的產區主要在南方,虎方國應該掌控了很多銅礦資源。以上說明當時虎方的青銅制作技術應長于北方中原王朝(包含青銅劍),有大量銅礦在手,經濟實力也不差。那么以虎為圖騰的虎方國,應該是一個尚武的民族,為何沒有主動去討伐中原王朝呢。
從虎方國出土的墓葬文物看,有很多青銅、陶器、玉器被打斷打亂埋葬。和三星堆的墓葬文物有一些相似。這和中原王朝的墓葬形式完全不一樣。這種獨樹一幟的墓葬方式,似乎也只停留在那個年代。后面再無此類考古發現。
虎方國的神秘還有很多,期待更新的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