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化工企業切入磷酸鐵鋰產業鏈
磷酸鐵鋰需求高增下,傳統化工企業切入磷酸鐵鋰行業,估值將迎來重塑。
動力電池主要分為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鋰電池,但較三元鋰電成本降低20%,此外去年在寧德CTP技術和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的升級下,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10-15%,多個車型開始推廣磷酸鐵鋰版,因此磷酸鐵鋰裝機在新能源汽車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預計2025年磷酸鐵鋰材料總需求可達210萬噸,五年復合增速為76%。
今天中汽協剛剛披露的數據顯示:6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84.3%,其中6月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占總產量51.2%,同比增長256.4%。凸顯了磷酸鐵鋰產業鏈需求的高景氣。
在產業鏈高景氣的推動下,傳統磷化工企業和鈦白粉企業紛紛開始生產磷酸鐵鋰,切入新能源產業鏈。而在A股上市標的中,傳統磷化工的估值一般為10+,鈦白粉企業估值通常為20+,新能源的估值卻可以高達50倍。在傳統化工企業切入新能源賽道的背景下,相關公司的價值有望迎來重估。
磷化工和鈦白粉具有先天優勢
磷酸鐵鋰主要由磷、鐵、鋰組成,磷化工和鈦白粉企業切入磷酸鐵鋰產業鏈具有先天優勢。
磷酸鐵鋰的重要上游磷酸鐵占磷酸鐵鋰成本50%以上。
而磷源又占磷酸鐵39%,是主要成本。這意味著,具備上游磷源的企業在磷酸鐵行業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因此近期具備磷礦資源的傳統磷化工公司紛紛進軍磷酸鐵行業。
此外,鈦白粉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副產物硫酸亞鐵,可以用來制磷酸鐵,因此鈦白粉企業生產磷酸鐵也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并且符合國家倡導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
進軍磷酸鐵的化工公司案例
磷化工方面:已實錘進入新能源領域的主要包括川發龍蟒、川金諾、川恒股份。
1)川發龍蟒:現有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40萬噸/年,同時具備磷礦產能115萬噸/年。另有10萬噸磷酸鐵及磷酸鐵鋰項目將投產,預計2021-2022年利潤7億、12億。
2)川恒股份:磷礦保有量1.6億噸,參股公司保有量3.7億噸,已有磷礦產能300萬噸,同時具備17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計劃投建10萬噸磷酸鐵項目;預計21-22年凈利潤5億,8億。
3)川金諾:已有磷酸氫鈣、磷酸二氫鈣和過磷酸鈣等產能55萬噸,預計2022年投產10萬噸/年濕法凈化磷酸,公司計劃建設5000噸磷酸鐵項目,預計21-22年凈利潤1.27億、5.61億。
鈦白粉方面,進軍磷酸鐵和磷酸鐵鋰賽道的公司包括中核鈦白和安納達。
1)龍佰集團:公司鈦白粉產能89萬噸,規劃20萬噸磷酸鐵、20萬噸磷酸鐵鋰、10萬噸人造石墨負極項目,一期5萬噸磷酸鐵、磷酸鐵鋰項目預計于2021年底試車運行。預計2021-2022年利潤48.20億元、55.40億元。
2)中核鈦白:公司鈦白粉產能33萬噸,擬建設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10萬噸、二期20萬噸、三期20萬噸,公司擬在3年內建設完成。預計2021-2022年利潤17.56億元、23.98億元。2021年6月23日,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磷酸鐵鋰項目正在進行環評公示及土地使用權的辦理,手續完備后將擇機開工建設。
3)安納達:公司鈦白粉產能8萬噸,已有磷酸鐵3萬噸產能,在建磷酸鐵產能7萬噸,預計今年投產2萬噸,2022年再投產5萬噸。預計2021-2022年利潤3.21億元、4.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