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鑫多多
大化工、大礦業進入新能源賽道的思考
周末的時候中金的一個文章應該是刷屏了,講的是大化工進入新能源賽道。
比如華魯恒升進入了石大勝華的DMC領域,還有晶瑞電材的NMP領域;
萬華化學有望在正極、負極、電解液等多個產品領域投入資源,逐步成為鋰電池材料領域的核心供應商之一 ,包括也進入了POE領域(光伏材料),進入了容百科技、德方納米、當升科技、璞泰來、中科電氣的領域;
龍佰集團之前公告了磷酸鐵,現在是公告了20萬噸磷酸鐵鋰+10萬噸負極材料的大投資,進入了璞泰來、中科電氣、合縱科技的領域;
合盛硅業、新安股份的工業硅和有機硅大力進入光伏領域和半導體領域;
東岳集團的PVDF等進入鋰電光伏領域放量;
浙江醫藥、華陽股份的合資公司進入鈉離子電池 ,和寧德時代的類似;
東方盛虹、我國石化、浙江石化 ( 桐昆股份、榮盛石化參股 )進入EVA 等光伏材料 ,聯泓新科的EVA領域;
恒力石化進入恩捷股份、星源材質的薄膜領域;
大礦業龍頭
比如紫金礦業、洛陽鉬業要進入鋰鈷等領域,影響華友鈷業、 道氏技術、天齊鋰業 、江特電機、融捷股份;
銅陵有色、江西銅業等要做鋰電銅箔,等等。
原因很簡單,1)電動車光伏儲能趨勢勢不可擋,市場發展足夠快。2)儲能電動車光伏未來的市場總量很大,需要足夠的供應商。
這些公司的優勢:1)低成本制造能力;2)大規模產能的能力;3)本身化工巨頭懂化學,礦業巨頭懂開采、懂拿礦。
我思考的影響,1)中期對上中游其實短期影響不大,因為這些巨頭擴產都需要時間,磨合和進入產業鏈都需要時間。短期他們的業績增量并不大,長期可能帶來估值提升。或許只是一個利好的方向。
2)長期來看,鋰電光伏上游中游價格段一定會出現價格的下降,部分稀缺的除外,比如鋰礦稀缺,PVDF產能稀缺可能影響小。
有利于電池成本下降的,帶來毛利的提升,是有利于電池廠的 ,相對于中游和上游,感覺可以提升估值,因為產業鏈關系,電池廠集中度更高,更利于電池廠。
比如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國軒高科等;比如儲能電池的中天科技、 百川股份,未來電池成本會進一步下降,但
3)反過來電池成本下降,電池價格下降,會進一步促進光伏/鋰電/儲能的大發展。推進碳中和。
推動光伏的發展,隆基股份、 中環股份、東方日升的組件;
新能車的發展,蔚來、理想、小鵬、長安汽車、長城汽車、 比亞迪;
儲能的發展,中天科技、寧德時代、百川股份、派能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