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就是困擾人類許多年的哲學三問!
思考思考著,我們新的問題總會接踵而來,人類的存在既然如此偶然,那人類這么努力地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單單的最唯美最樸素想法,一定為意識到了自我意識是多么可貴的一樣東西。人類活著,他知道自己正在努力地、熱情洋溢地、五彩繽紛地活著,他能感知到自己活著的溫度與色彩,沒有什么意義,人類正在活著,或許便是最大的意義。由此推廣到我自己,我生活的意義是什么?
沒有什么意義,我正在活著,便是最大的意義。活著,然后,用心體驗,用心生活,用心去愛。到哪去?沒有終途。
可是,困惑會永遠接踵而來,無法得到這三問的真實本源,都是硬解釋之后的迷茫。那么,我們怎么去開啟這個千古以來最難以回答的三問的終極法門呢?
個人認為,我們還是應該溯源我們的文明發祥歷程,才能找到終極的答案,揭開上古文明的神秘面紗,給出我們最完美的解答!
來吧,我們從太極的思考開始一步步找到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甚至,我們開始解答出我何時回歸!
一、太極在哪里?
太極是什么?太極在哪里?
太極定,陰陽出!太極與陰陽總是一體的。不僅如此,太極的尋找,必須首先借助于陰陽!
早在上萬年前的上古時期,人類樸素的思維就已經開始了混沌的探索。混沌,就是廣義的相對!就是相對的相對。只有無數次的尋覓相對的相對在哪里,才能真正的找到太極,找到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廣義的相對尋覓,實屬偶然,也是必然!為什么呢?因為絕對的相對是無法尋覓的!所以不得不逼迫上古人類開始了廣義相對的尋覓!
曾經一位知友看了一本書,叫做河洛精蘊,她的最后一頁,竟是一個無法封閉的圓周!
為什么呢?真的,我們時間的行走周期,都不是封閉的周期,都是螺旋式的上升!我們自轉的一天,從子時開始,如果到了第二天的子時,我們會歸于原點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樣的樸素思考,是永遠找不到我身到底在哪里的!
三天兩地!正是因為我們同時坐在兩個宇宙的飛行器里,我們不得不在家鄉的地平面,體驗著公轉和自轉兩重的運行軌道的承載!當我們自轉一周后,公轉的軌道悄悄的行走了360度周天的1度!這樣,我們的歸點改變了,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繼續日復一日的行走,重新尋覓自己的歸期。
歸點變了,其實,我們的相對面也變了!陰陽,是人類不斷探索的血淚史!
我們子時夜觀天象,第一理性的思考辨識是,我們今天的午時一定在赤道圈子時的另一面的點位!這樣理解對嗎?
答案再一次否定的!
等我們到了這一天的午時,由于公轉軌道的原因,我們的位置竟然在原子時對立面的位置悄悄的上升了0.5度,再一次出現偏差!
我們不得不繼續尋找這個午時相對的下一個子時,依舊不得不面對錯位的結局!
雙軌道的同時運行,人類不得不走進廣義相對的體系家園,逼迫上古人類產生輝煌的華夏文明!
陰陽,成了尋找太極的必經之路!
此時的人類已經意識到,我身處于完全多軌道的行走,宇宙中無法尋覓絕對的靜止點。唯一的假設,就是宇宙在所有順逆運行的軌道達到飽和,才能產生瞬間的靜止!
陰陽,這種相對的相對,對于軌道周期來講,就是以直徑代替圓周,無數個直徑相對的相對不斷尋找,達到飽和后,太極就會產生!
為什么太極的產生,對我們覺悟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
就是因為,我們當下觀察到的萬物都是靜止,都是太極呀!
二、天地人三才
一個哲學家最大的問題,總是讓我們不停地思考這個問題,而且還自問自答。從某個角度講,我們總是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大哲學家啊,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問題總是想個不停,真的辛苦了我們的大腦了。比如,是先有白天還是先有黑夜?想了又想,都未得其解。
要想知道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必須先確定我身。只有把我身立于宇宙之中,才能開啟我們哲學三問的探索!
上古人類,開始了天地人三才的坐標設立!河圖,就是地平坐標的立桿側影,在這個測影的中間十個黑點位置,就是我身呀!我身,此時處于天之表,是一個直角的兩條線的交點。我身,就是在這種玄直徑的的牽引下,進行著天之表的圓周運動!
河圖,將天地人三分!我身居于其中,望天為三,處地為二!恰恰是我身處于地平后,具有兩重軌道的承載,導致了三才的產生!
一生二,二生三!
為什么是二生三呢?怎么不是一生三呢?
其實,一也是能生三的。可是,上古人類為了滿足最終探索宇宙真諦的法門,恰恰使用了二生出來的三!只有使用三焦,才能最終是3,4,5出現垂直于玄的關聯,進而找到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
如果宇宙中有三個坐標軸,那么每一個坐標軸都互相保持垂直,三個軸線,加在一起,也就是三!
但是,這個三,滿足不了上古人類的探索的!
如果將三個坐標軸兩兩的組合,一共會有三種組合,正是這個三,產生了上古文明的第一步,三焦!亦就是三個面!
這樣三個面的相互聯系,變成了三個宇宙的時空體!天地人!
我身在地上感受黃赤軌道的二陰二陽;我們感受天的黃白軌道的二陰二陽的空間;感受地的赤白軌道的二陰二陽的時間!
天地人,構成了上古人類探索相對的相對體系中的勾三!
每一個勾,會產生十天干,兩個二陰二陽面的長度組合變化總計有十種!
如果我們把每一個面的方位用1,2,3,4來定義,那么,兩個面相互關聯的勾一共為:
11,12,13,14,22,23,24,33,34,44共十種,這就是十天干的來歷!晝夜各半的軌道長度分別為5。
1+4=5;2+3=5;全天為10。
各自組合,即為天干五合!
那么,這個三才的勾,究竟對于探索三問有什么用呢?
她是通過與面的二陰二陽而為4的永恒垂直運動,尋找玄5呀!
三、風寒濕痹與二陰二陽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不論人間的冷暖,不論世間的千姿百態。感知,一種能脫離肉體獨立存在的思維或意識體,神學上將她視為生命延續的一種方式。
中醫,常將二陰二陽,稱之為風寒濕痹。正是這神奇的二陰二陽勝過我們即將探索的三陰三陽,她的重要性和無與倫比的感知魅力,會讓我們驚嘆于上古人類的卓絕智慧!
為什么呢?
當人類探索到二陰二陽的類似于一種平面架構的體系時,她就是垂于三才的股呀!不再是我身,而是人類的感知體系!
那么,二陰二陽是怎樣的體系呢?
我們先從黃赤道的因果變換探索吧!
依據陰陽的特點,陽光照耀我,為陽,背對著太陽光是午夜,由于大地的阻隔,我看不見太陽了,為陰。此時,我們把一天的周期二等分。
那么二陰二陽呢?
如果我們在子夜時分,地球永遠不再自轉了,我們還會回到中午的午時嗎?還能夠感受到烈日當頭嗎?答案是成立的。我們可以在這個冬至的子時,只公轉,不自轉,當公轉半年后來到夏至時,我們竟然走到了陽面,真的烈日當頭了!
這樣,我們一會組合成只公轉不自轉,一會再組合成只自轉不公轉,一會再組合成既公轉又自轉,此時的年與日的組合,竟然把二者的合體的周期四等分了。如果超序的看待年與日,也就是年和日不存在包含關系后,我們可以在一天中的同一時刻擁有兩個陽,也能夠擁有兩個陰。此時的因果,不再是一因一果,而變成了二因二果。這就是著名的子午流注,是產生三陰三陽的過渡核心原理。
二陰二陽,體現在上古人類發明的洛書。此時的我身,已與天五合化,也就是天人合一。
當我身天人合一之時,洛書的平面四象體現的就是二陰二陽展示的人類的感知體系,通過迭代,可以表達一切人類的情感。
當我們在赤道周期的一周行駛時,陰陽表達的是晝夜的黑白。如果平面系統中黃道和赤道相交,那么我們會感知的是一年周期的冷暖。
當黃道與月亮的白道繼續相交后,我們感知的是圓缺。
這樣,代表股的二陰二陽與代表勾的天地人三才,無數次迭代后,所有的宇宙陰陽坐標能夠表達一切人類復雜的情感。
人類是屬于大自然的,不僅我身,而且我之所有的感知與情感,都屬于大自然的。
沒有了這些感知與情感,我們無法尋找到洛書的股,無法開始下一輪玄的尋覓。進而找到我身及我之靈魂的歸附,無法發現我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四、陰陽五行與玄之又玄
佛學,就是生命科學。因緣際會,衍于所感。感而遂通,即為生命。
隨著近百年來,人類智慧,科技的遠超于過往速度的發展,將會比以往時間跨度縮短。有志者,投入探索吧,這才是人生的最真意義!也是最偉大的事業。我是誰?我為什么而來,又為何而死?物起于微,萌于萍,成于長,茁于壯,是故,布衣屠夫,又豈能試想,一日成雄?天地無礙,礙者唯己!
萬物,又是什么呢?萬,在佛語中為卍表達,是勾與股轉換后的玄,陰陽五行之后即為玄之又玄!
萬物,只有五行五種體質。也就是金木水火土!
萬物的化生以及周期性運動,是一種參伍以變的規律性三焦模式。
完全憑借人類的感知,是無法覺悟萬物的化生的。一旦置于洛書后,水,瞬間就能明辨是由天一而生,無論存在于哪里,她都具有歸一的運動趨向。木,天三而生,不論人體的神經元,世間的木本抑或纖維,都會繞行后,找到線性的首尾相連!
而土五呢?廣袤的土地,漫布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包容承載著一個古老的星體。面性的回歸,不再像“木”首尾連那么直觀,她能成就一個體,甚至是星體!她是混沌的,我們找不到哪里是起點,哪里是終點!
人體真的就是山川與河流,真的就是天地日月!
我們還是先從“水”開始我們的探索吧!水,在我們的眼里,她是流動得最厲害的。滔滔的江水,定期到來的潮汐。其實,水,與我們想象的正相反。她其實是最靜的。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和黃道的公轉,導致的水給我們的印象是浩浩蕩蕩的奔流不息。北半球的水向下流淌,相對于北半球居住的人類,南半球的水向上流,上善若水啊!為什么呢?其實,水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靜下來,只因為自然的運動,導致的水在我們眼里相對的運動。水,一心想成為地球之心。天一生水,水,真的就是一啊!水,既不公轉,也不自轉!
那么,“木”呢?我們看過向日葵嗎?她向陽而生;我們看到過年輪嗎?那是因為“木”拒絕公轉,因此得到的一圈圈歲月刻給她的年輪啊!木,拒絕公轉,只自轉。她的周期為一日。
在西醫人的眼里,世間有無數個各自獨立的人體和皮囊;在中醫人的眼里,世間只有五個東西:金木水火土!我與他無別啊!
萬物,其實很簡單!
她皆因玄的運動而誕生。當上古的人類探索到玄的時候,萬物開始誕生了。此時,我身已經通過八卦這個最高級的時空體找到了歸屬,已經到了無我的境界,無我即是真我呀!
八卦,就是天干的五合。五合之后,既可以玄之又玄啦!陰陽五次的往返。這種勾三周期的天地人日月地的起盤置換、股四周期的二陰二陽的人類感知體驗必會與玄之又玄的五周期順逆往返后分毫不差的重逢!繼而找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我是誰?我何時回歸!
上古人類,通過廣義相對的陰陽體系,通過數理的相對中絕對的真理,不斷的在每一次周期的極限點完善時間與空間分合,終于找到了我的行駛的軌跡!
五、 星系的分合與我身歸附
我,是一個相對性的稱謂,對于不同的人來講,可以有不同的我,也就是無限個我。
但我們需要找到的是相對中的絕對。
我,并不是一個實在的物體,作為一個概念來講,她是寓于一切的個體的人之中的,普遍性即體現在我思,這是絕對的。這個我,她本身并不能被自我感知,而只有我在思考的時候,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其實在邏輯上來講,如果我不思,那么我確實不存在。
在構建自己哲學體系之前,首先確保一個我思的存在,否則,談不上對自我的感知,連我都沒有,何談認識呢?
有人或許會說,你自己碰觸自己的身體,碰觸自我的手臂,這不就是在感覺意義上的感知嗎?
可是,仔細思考,這并不是碰到我,而是碰到我的手臂,我的身體,而對于我本身,這個實體,你碰到了嗎?你感知到了嗎?并沒有。這個我,就是一切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的承擔者。
當我們理性的思考地心說,其實她并不無道理。相反,廣義的理解地心說,竟然能夠得到驚人的時空變幻的解讀。
廣義的自轉,我們可以把太陽、內徑行星的水星、金星及地球合化為一個新的星球,這樣,地球的公轉就是這個星球的自轉!
廣義的公轉,地球也可以繞水星、金星公轉的。
廣義的衛星公轉,那么太陽系的外徑行星火星、土星及木星也可以與月亮一樣,繞地球公轉!
不僅如此,星系可分可合,星系或分或合!
月亮,如果以元來統一時空體,也可以解構這個元,上玄月與下玄月可以分屬于地球的外徑行星和內徑行星。這樣,地球的內徑可以出現太陽、水星、金星及上弦月四個時空體;而地球的外徑可以出現下玄月、火星、木星、土星四個時空體。
兩個時空體分別演繹廣義的自轉與公轉,自轉為陰,公轉為陽。陰陽迭代而成八卦!
此時,我們可以真正的通過我身坐標,隨時置換,并且可以隨時找到我身的依附,定義我是誰?
我站在北緯的地平面上,隨時依附于某一個元!有時候我就是地球,有時候我就是月亮,有時候我就是太陽,有時候我竟然是土星,有時候我還可以是紫微星、文昌星…..全息的大自然,給了我無限的自由!我隨時可以置換自己的身份,我隨時可以給自己起個名字,名可名,非常名!我的身份和名字真的不是固定常態的,是看我感知的相機的焦距調了多少而定的!
我及我家鄉的地平線,就像三元中的一把切刀,可以把太陽系的內徑行星的水星、金星及太陽及地球合化為一個新的星球。我站在這個新的星球的表面,此時地球繞日的公轉,就變成了這個新的星球的自轉。我伴隨著這個新的星球向遠天展示著她的身軀,反觀斗轉星移!
我是誰?我在哪里?我走了多遠?我何時回歸?是要靠全息+三焦+透視+勾股玄的理性思索的。只有擺脫了我們視覺的誤區才能實現的,真實的客觀世界絕不是我們靜止待在家鄉就能夠想當然的。
至此,我們終于通過上古的文明,破譯了困擾人類多年的哲學三問!
探索之旅,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