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看到各個城市都在努力提升營商環境,這也意味著,曾經被視為城市“軟實力”的營商環境,到今天已經變成了關系城市品牌形象的硬實力。當然,營商環境的優劣程度還直接關系著招商引資等,因此越來越受到各城市的共同關注。作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標桿的北京,多年來在營商環境優化改革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同時也巨大地提升了群眾、企業的辦事效率和辦事體驗,因此北京的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在全國許多地區都被作為重要參考。而顯然,《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可圈可點之處實在太多,其中筆者認為“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是非常有效且成功的一方面,而這一條,其實明確寫在了《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監管執法一章,也是該章乃至整個《條例》的重要內容之一。
而除了重點提出要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之外還提出了要推行全新的監管方法,比如“雙隨機、一公開”和包容審慎監管,并且推行綜合執法,對處罰公示期也進行了明確。經過一段時間的推行,我們發現這樣的監管方式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對于北京營商環境優化改革打下了很好的執法基礎。當然,重點還在于宣貫到位、執行到位。比如,北京先是在全市十二個行業領域推行了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并且建立了信用修復制度,這樣一來,既對于不守誠信的企業進行了相應的處罰,又不一桿子打死,給企業留出了改進的機會和空間。自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執行以來,一共受理了五千兩百六十多條的企業信用修復申請,其中,修復行政處罰失信信息超過三千七百條。而在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之后,我們看到,納入到“雙隨機”抽查事項接近一千一百個,市場監管領域的“雙隨機”覆蓋率已經達到了近百分之九十七!
另外,北京還分三個批次,推出了二十多個金融科技應用納入到“沙盒監管”試點改革中,并且配套出臺了多個領域的輕微違法容錯糾錯清單,這涉及到市場監管部門、人力社保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在糾錯清單的具體項目中,更是達到了一百二十七個。由此也體現出了北京相關職能部門、執法部門的人性化執法,既要對違法行為零容忍,同時對于違法行為又進行了分級,對于輕微違法行為給予一定的悔改空間。在加強執法方面,我們看到北京組建了全市綜合執法隊伍,對五大重點領域的相應舉報進行三個“統一”處理,也就是統一舉報受理,統一執法檢查,以及統一案件查處,而五大重點領域分別包括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農業、交通運輸和文化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還創新“吹哨人”制度,并且率先在一些重點領域進行應用,這其中,包括了民生重點如食品、醫療、藥品和環保等。
當然,隨著北京營商環境改革的不斷優化,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在當前,北京根據實際情況,也正在推出更多的新辦法、新政策,來更好地服務民生和商業,減輕群眾和企業主體的辦事成本,提高辦事效率,更是在信用體系建設和執法方面加強了投入。比如,當前北京正在細化研究公平競爭審查全覆蓋政策,通過合法性的審查、公平競爭的審查以及專項督查乃至“局處長走流程”等方式,不斷提高政府相關部門的主動作為,特別是對于一些隱性壁壘識別能力,進一步提高識別能力和處理能力。重要的是,北京還將不斷暢通投訴舉報機制,這其中,既包括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又不斷提升回應能力和群眾滿意度,特別是對于行政審批中,所涉及到的無法律法規宜居的評估、評審和登記環節,以及中介服務事項、辦事材料等進行重點清除。
此外,同樣作為重點清除項目的還有,利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是限制競爭的違法行為,將實施臺賬管理,并且還將建立政府部門以及公務員的誠信記錄,有效避免具體辦事機構和辦事部門,乃至具體的機構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或者是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從而不斷提升辦事群眾和辦事企業的辦事體驗和滿意度。由此也反映出,北京的營商環境優化改革是動態的,是不斷持續優化的過程,這也意味著,辦事群眾和辦事企業的辦事效率將持續提高,滿意度將不斷提升,從而更好地服務民生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