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一張拼版照片,讓我想起了老家的一樁舊事。
在農村,村里最大的事無外乎紅白大事,一個600來口人的村子,一家人有事基本上就是轟動半個村莊。
幾百人的村里,人們仿佛是商量好了,喜事這方面來說,基本上可以錯開日子,沒有重疊,大家一戶一戶地幫忙打理,那是好不熱鬧。
白事紅事也像是懂事一般,湊巧趕到一起的時候幾乎從來沒有過。
但,凡事總有例外,在那年春天剛過夏天還沒有到的時候,村里有史以來破天荒地出了兩件大事,而且一件是計劃內的紅事,一件則是猝不及防的白事。
人有親疏遠近,按理說兩家同時有事,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關系更好的一家參加就是了,也算平安無事。
事情就怕巧合,辦喜事的正好是辦喪事的南鄰,根據村里的規矩,靈棚就是沖南開門,這不能變。自己家里辦喜事,鄰居家辦喪事,靈棚還沖著自己這邊,辦喜事的人家覺得膈應,就找人來辦喪事這家交涉,能不能改一下靈棚朝向?
來人表明心意,主持喪事的管家就拒絕了,雖說理解辦喜事的人家心情,但喪事這不是人能決定的,靈棚朝向更是亙古不變的規矩,自然不能隨意更改。
說事的人準備回去給主家交差,主持喪事的管家喊住他,既然你來一趟,我也不能讓你回去交不了差,這樣吧,規矩改不了,但事在人為,事趕事湊巧了,咱也得商量著辦,你會跟喜事那邊交代,你們下轎拜天地的時間提前一點,這邊出喪的時間延后一點,在時間上錯開,互不干擾,你看行嗎?
來人一聽,這是人家通情達理,如此甚好,回去交差絕對沒問題。
就這樣,按照雙方約定,辦喜事的那邊場場面面的把事辦完了,輪到喪事那邊出喪時,辦完喜事的卻來攪局,以不吉利為借口,胡攪蠻纏的阻攔。
不光行動上抵制,還在村里散布風聲,說自己家總是喜事連連,而這家人卻是霉運不斷,還把自己家辦喜事的照片跟人家辦喪事的照片放在一起對比,洋洋得意。
從此,辦喜酒那家的人緣卻越來越差,村里人見了他們都繞著走,等到他們家辦喪事時,也沒有幾個上門幫忙的,尷尬至極。
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說,咱村立村幾百年,向來都是和和氣氣,但自從日子過得比較富裕那家攪鬧了鄰居家喪事后,村里的風氣就變了,大家變得更在乎錢,卻缺少了一些人情味。
老人說,這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