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州,嶺南都會。
玉林,古稱鬱林,是西甌、駱越等百越部族聚居地。秦統一嶺南,市境分屬象郡、桂林郡。
玉林屬兩廣丘陵一,四周環山,中部高,向南北兩面傾斜,中部有從東至西擺布且又孤聳于丘陵之間的寒山、東山、葵山和圣山,連成一條半弧形狀南北分水嶺;東南有天堂山;東北有大容山;西南有六萬大山。大容山以南、六萬大山以東,形成南部開闊玉林盆地;東山、圣山和葵山之間,形成中西部石南谷地。
山與丘陵交錯的玉林,在冷兵器時代煥發高光。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南宋王朝易都臨安,中原人大舉南遷,玉林憑借“南連雷化,至于瓊管;西接廉欽,達于橫山;為海道之蔽翼,桂林之藩籬也。地平廣而無險,水迂回而不深。況鹽利所在,舟車之會,巨商富賈于此聚居”的優勢,成為我國第三次人口大遷徙歷史盛劇中的一個重要“場景”,由此也有了“由嶺以南,亦一都會”這一美譽,曾一度是桂東南政治經濟中心。時下,玉林下轄管的博白縣,亦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客家大縣。
過去,要路沒路、要港沒港的玉林人偏偏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扁擔精神。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玉林先后被列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全國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及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等國家級綜合試點,一個個國家級試點見證了玉林的往日榮光。
十萬大山與丘陵交錯的地貌,成就了玉林,也制約了玉林。進入新千年后,特別是在國家層面推進北部灣大開發戰略以來,薄弱的鐵路、高速、港口及機場等基礎設施成為制約玉林持續發展的瓶頸,玉林發展空間受限、發展質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盡管在這期間也誕生了由勞改工廠蛻化成國內最大內燃機供應商的玉柴集團。
每個時代都有她發展的主旋律。在時代的恢宏議程設置中,“817”會議標志著我國將全面進入共同富裕新時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恢宏議程設置中,綠色發展成為我國向全球莊重承諾。然而當前,玉林經濟基本面總體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從發展階段來判斷,玉林還要走很長一段的上升之路,經濟實現高質量道阻且長,但后發優勢明顯。
以2021年數據為例,國內人均GDP為72447元,廣西區人均GDP為44700元,玉林人均GDP為30000元;廣西低于全國GDP平均38個百分點,玉林低于廣西GDP平均35個百分點,玉林人均GDP相當于同期全國人均GDP的42_。
人均GDP差距代表人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差距,而人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差距又代表技術和產業先進程度的差距,這意味著玉林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后來者優勢追趕。從19世紀中葉到現在,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相當穩定,平均每年維持在3_-3.5_的增長速度。這其中,2_來自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1_-1.5_來自人口的增加。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增長速度是發達國家的兩三倍,就是因為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時發揮了后來者優勢,利用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引進先進技術后消化創新。由于創新成本比發達國家低,我們的發展速度也比發達國家快。當前的玉林,類似與往日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關系。2021年,玉林市GDP增速在廣西14個地市中排名第10,同樣處在這樣一個追趕發展的階段。
末梢變前沿、洼地變高地,往往辯證依存。當前,玉林如何把后發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關鍵是要加快形成系統優勢,完善制度供給,釋放發展紅利。
形成系統集成優勢,關鍵是要主動創造條件。必須是有的放矢的系統集成,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增強改革系統性、協調性的初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就猶如人體的循環系統,自然就有結構和關節,這些關節就是實現改革措施最終實現系統集成的關鍵處和緊要點。
一是在重點攻堅中創造集成條件。7月份,玉林市新一屆班子正式提出建設“四強兩區一美”兩灣先行試驗區的總體布局,注意要區分層次,搞清楚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盯牢關鍵環節和要害節點,集中火力進行定點爆破,把最有節點效應的關鍵舉措實現串聯起來,完成聯動推進。以產業強為例,深入推進“工業強玉”戰略,聚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攻克要素利用效率和產業協同效率不夠高、項目用地占補平衡指標短缺、土地資源要素有待整合及能耗指標等方面的難題,推動重大項目、重大載體早出形象、早見效益。
二是在把握規律中創造集成條件。發展有其客觀規律,改革也有其內在邏輯,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與發展、改革與開放要有機融合,防止出現“兩張皮”現象,確保改革與發展“兩條腿”穩步并行。針對發展階段及路徑,正確看待玉南、玉中、玉北的發展差序,針對不同階段及不同形式設定的差異化改革周期和路徑,要區別對待、漸進實施,必須精準施策,滾動破解、階段推進,避免內容泛化及日常工作化。以玉林龍潭產業園為例,就是要大力發展臨港產業集群,全速推動園內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并具重大示范效應的龍頭項目,實行“一籃子”政策打包、“一桿子”舉措集成、“一站式”協同推進。
三是在具體打法上創造集成條件。打造“四強兩區一美”兩灣先行試驗區是一項系統復雜工程,難關多、闖關難,同時又存在政策不集成、舉措不協同、試點不同步的問題。另外,有的牽頭單位相互交叉且內容相互重疊,有的設計特殊性、地方性較強,普遍性不足,致使一些試點試而不廣、試而難推,最終成為阻梗玉林市經濟持續發展的頑疾。而項目牽引則要從項目落地見效,全流程梳理改革邏輯鏈條、設計改革事項、集成改革舉措,避免出現“單只腳走路”的現象,拖了改革的后腿。
四是在換道超車中創造集成條件。得益于全球節能減排趨勢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全球鋰電池市場需求增長迅猛,我國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位居世界首位,預計到2025年、2030年和2040年,我國電動汽車滲透率將分別提高到20_、40_和67_。當年,70萬噸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項目落戶玉林,該項目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為核心,圍繞年產70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10萬噸鋰電銅箔項目三大產線,打造一體化、園區化產業集群,待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鋰電材料先進制造基地。未來,我國未來最大的潛力是市場紅利。玉林轄管的博白縣,提出了在“十四五”時期將博白縣打造成國家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基地的發展定位,這一論斷無疑扣住了時代脈搏,把握了時代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