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禁令
按照新聞出版署的最新規定,周一至周四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這也是近年來關于網絡游戲最為嚴厲的一次禁令,特別是對于角色扮演之類需要時間積累的游戲來說,這次的禁令也就讓未成年人基本遠離了這類游戲。
電子競技
誠然為了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長,適度限制游戲時間是必要的,但是這種強制一刀切也意味著電子競技這一新興的事物在還沒發展起來就注定滅亡了。
電子競技完了。僅憑一個星期3個小時的游戲時間,對于任何一款電競游戲來說都遠遠不夠,這也意味著電競青訓將徹底消失。而成年之后才會放開游戲時間限制,那也就意味著只有成年之后才可以開始進行訓練——從18歲開始訓練,那么多久可以上場?就算上場之后又能夠打幾年?眾所周知電競就是青春飯,隨著年齡的增長,反應速度會大不如前,25歲基本上就已經是退役的年齡了。
因此如果從18歲開始訓練的話,恐怕只能打2、3年時間就面臨退役,那么基本上不會有人選擇這條完全沒有性價比的道路,因此在國內來說,電子競技基本上就已經被宣判死刑,注定走上窮途末路。
電子競技
更搞笑的是國內目前部分正在舉辦的電競比賽由于隊中有隊員不滿18歲,因此不得不停止這些隊員的比賽資格——因為未成年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進行網絡游戲,而比賽時間并不一定在這個限定期間之內,因此按照最新的規定這些未成年隊員就成了犧牲品。
而缺少了隊員的電競戰隊只能去國外戰隊挖人——新規定只對國內未成年人有效,但是對于國外的未成年人沒有任何效用,這也就意味著很可能從此之后國內的電競比賽中要開始采用大規模外援。
電競專業
另一批受傷的可能就是電競專業的學生了,職高的學生年齡肯定不足18歲,而大學也有大量17歲的學生,對于這些選擇電競專業的學生而言基本上就只能成為理論知識豐富,動手能力為零的存在了。
2000年發布的游戲機禁令
如今的網絡游戲禁令,不得不讓人想起2000年發布的游戲機禁令:
“自本意見發布之日起,面向國內的電子游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生產、銷售即行停止。任何企業、個人不得再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游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
這一禁令也導致了國內單機游戲和主機游戲基本走向了死亡。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那么這一次對于網絡游戲的禁令最終又會走向何方呢?歡迎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