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四個不同層次的閱讀,也提到第三層次的分析閱讀方法適用于論說類的書籍,那論說類的書籍包含哪些呢?又是怎么分類的,該如何判斷?先別急,我今天要分享的閱讀筆記內(nèi)容就是,如何對書籍分類,建立屬于自己的分類標準。
為什么要建立屬于自己的書籍分類標準?
也許有朋友忍不住吐槽了,我干嘛要進行書籍分類呀?我們?nèi)曩I書或者通過各種賣書的電商平臺 還有各種看書的app不都已經(jīng)給咱們分好類了嘛?何必多此一舉呢?朋友,你說得沒錯。確實很多賣書的平臺和看書的軟件都會給書籍分類。
如果用帶著問題去閱讀的思考方式,你知道賣書的網(wǎng)站對書籍是怎么分類的嗎?他們?yōu)槭裁匆@樣分類?這樣分類對嗎?有沒有依據(jù)。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朋友,你能不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呢?
當然我也不是來這里出難題的,也不是為了解答這些賣書網(wǎng)站和看書軟件的如何進行書籍分類的答案,其實這些問題本身也沒辦法一一解答,除非我們在內(nèi)心建立屬于自己的書籍分類標準。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不同網(wǎng)站的書籍分類標準不一定都是一致的,如果你無法找到他們對書籍的分類依據(jù),那么就沒辦法保證這樣分類的準確性,無法判斷是否真的對自己適用,你也不知道能否通過這樣的書籍分類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類書進行更高層次的閱讀。
雖然依賴于別人整理好的書籍分類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會節(jié)省自己對書籍的判斷時間,但是你不一定能在閱讀那本書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答案,反而可能會浪費了更多的閱讀時間。所以建立屬于自己的書籍分類標準是有必要的。
如何對書籍分類,建立屬于自己的分類標準呢?
首先我們可以運用第二層次的檢視閱讀方法形成對書籍的大致印象,盡量不要被類似的書名所迷惑,也不要忽視書名,還有給我們提供的一些關(guān)于對書籍分類的細節(jié)部分,像序言之類的。
然后對不同書籍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尋找共通特征進行分類。結(jié)合使用第三層次的分析閱讀方法,不斷調(diào)整,慢慢地也就能建立起長期適用的書籍分類標準。
我們建立屬于自己的書籍分類標準后,一方面可以滿足自己運用不同閱讀層次進行閱讀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運用不同閱讀層次閱讀方法來幫助我們對書籍進行分類,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接下來我要分享的書籍分類標準,只能給你提供一定的參考,這個標準并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是基于對書籍的理解進行的分類的,當然,你也可以單獨建立屬于自己的書籍分類標準。
比如,按照閱讀的不同需要,把書籍大致分為兩個方向,一種是論說類,以傳遞知識為主,注重規(guī)則原理。另一種是小說類,大部分內(nèi)容是虛構(gòu),以滿足人潛意識方面的需求。這兩類書籍應該比較好區(qū)分。
那么論說類書籍再細分的話,主要分為理論類和實用類,其中理論類書籍又可以分為科學類 哲學類 歷史類等等。
我們該如何區(qū)分一本書是理論類還是實用類呢?其實把握一個核心原則,就是看寫這本書的意圖是什么,如果是為了達到做成某件事的目的,那就一定是實用類的書籍,這類書有很明顯的特征就是注重原則 方法,指導你如何高效行動達成目的。理論性的書籍更多的是告訴你做一件事情有沒有用,效果好不好。
舉個例子來說,理論性書籍就像是告訴你為什么長這么胖的原因,因為你蕞近心情不好總是吃很多,但是吃很多對緩解情緒不一定有用。而實用性書籍就像是教你如何減肥,通過哪些措施可以調(diào)適心情等等。
現(xiàn)在我們對理論性書籍繼續(xù)分類,主要分為 科學類 哲學類 歷史類等等。其實歷史類跟科學類 哲學類還是比較容易區(qū)別的,簡單來說,歷史類的書籍可以理解為歷史學家通過了解過去時間地點發(fā)生的一些真實事件,并不斷尋找原因,然后進行觀察描述,組織成一個個紀實的故事。而哲學和科學探討的更多的是不同經(jīng)驗背后的普遍原理和規(guī)則。
那該如何區(qū)分哲學和科學類的書籍呢?其實蕞根本的區(qū)別在于,科學會涉及到超越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的研究,也就是實驗的范疇,這是哲學不具備的。就像你聽過更多的是某某科學家做實驗,而不是哲學家。那么哲學的特點就在于對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概括總結(jié)出共通的道理。所以他們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不一樣的,論證觀點的依據(jù)也不同。
那今天分享的閱讀筆記內(nèi)容就到這兒,簡單總結(jié)下,首先我們了解了為什么要建立屬于自己的書籍分類標準。其次說到如何建立書籍分類標準。蕞后講了關(guān)于對書籍的分類方向。朋友,你的書籍分類標準又是什么呢?歡迎留言。請關(guān)注訂閱釀扣三三,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