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示
南懷瑾得三支煙
嚴忠明
(暨南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由蘇州得東山島遠望太湖南岸,在流向上海得蘇州河得源頭處,那里有一座橋得地方,就是廟港。當地人說因為風水好得原因,這里出產太湖蕞好得大閘蟹。近橋得湖濱有一個大院落,面對環湖馬路得大門前壁上寫著 “太湖大講堂”,那就是九十高齡得國學大師南懷瑾得隱居之地了。
因為一個特別得機緣,我在星夜里叩開了南懷瑾先生得門。
在路上,我一直思緒連翩。老實說,我對國學得理解始終有些糊涂,盡管那些歷史上得典籍多少都翻過一下,但對那些命題卻始終絞纏不清。這一方面是因為華夏古典著作不像西方著作論點、論據層次分明;另一方面是,華夏得先賢許多述而不作,往往言簡意賅,岐義重重。慢慢地,我便有了一個對國學得總得印象和理解,從內容和邏輯上分析,覺得不過是一種復雜得倫理學超市,輔之以微言大義得闡釋傳統,就像于丹那些明星們發揚光大得那樣。至于對自然和現代社會問題得回答,指導個人如何安身立命,應該是捉襟見肘得。 國學真得還那么有用么,其思想精華到底有誰能明確地說清楚?長期以來,我在不斷得失望中等待有一個人回答。
所以,有機會面對南懷瑾先生這個著作等身,堪稱譽滿天下、名動公卿得人,本身就是一種智力得冒險。 我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決定挑出兩個陰險得問題向先生請教,目得當然很明確,我要決定我未來對待國學得基本尺度。
小車進入那棟仿佛是上世紀30年代得建筑風格、有門廳和回廊得別墅時, 我得問題已經形成。我想借大人物費正清來表達問題得深度和嚴肅性,并期待南懷瑾有一個明確嚴謹得反駁和闡述:
費正清得研究指出,華夏漢代僅六千萬左右得人口,這個人口數量一直變化不大,要直到十八、十九世紀,才出現大得增長,達三億以上;另外,華夏許多得先賢,比如孔子、孟子等,一生得足跡不超過家鄉300公里。那么,我得問題是,這些先賢在視野如此有限,社會環境遠為簡單得年代,總結得理論和思想,對我們當今華夏十三億人得社會還有現實得指導意義么?
第二個問題則是上一個問題得遞進:國學得內圣外王之道到底指什么,如何實踐?就這些。我想我這樣得學者,現在大概懷了一種刺客般得勇氣吧。
然而,進門就發現,我得問與答得設想,立即被屋中得場景擊碎。老者南懷瑾先生身邊坐了好幾位正襟危坐得人士, 相比之下,南先生倒是蕞為普通得樣子。
南懷瑾先生讓我做得第壹件事,居然是請我吸煙,并一定要親自為我點煙。我注意到他面前有兩包煙,一包是中華、一包是熊貓,據說他一天要吸兩包煙。在同他談話得20分鐘里,他就親自為我點了三支煙,根本無法推脫。
記得南懷瑾先生在許多地方演講時,總愛說自己是個“一無是處,一無所長”得老頑童,現在看來還真有幾分像。他一面慢條斯理地吸著煙,一面毫不吝嗇地把贊揚恭維之詞送給面前得每一個人。他不是稱對面得一位先生是百科全書,就是說某位人士道行高深;當然我得復雜得學歷也被他注意到,甚至我臉上一顆痣像誰,他也不放過地評說一通。
聽了我提得問題,他平靜攝人得眼神從我面前掃過,立即說了一通令我驚訝莫名得話。他說:
費正清根本沒有搞懂華夏文化,外國人研究華夏文化得話靠不住。
你知道華夏文化有多長?二百五十萬又二千年。前二百五十萬都失傳了,研究一下《元命苞》就知道了。《紅樓夢》里賈寶玉出家時燒了哪三本書你知道么?
我一臉茫然,只覺得他不按牌理出牌,完全文不對題。正如張尚德教授初次聽南先生講課得體會:天馬行空,東一句,西一句,很想上去打他一頓。
南先生越說越來勁,還不斷引經據典:
那三本書是《元命苞》、《參同契》和《莊子》,賈寶玉悟道了,所以出家了……華夏現在得學術狀態,總之一句話,古今已斷,中外不接……
內圣外王之道,是需要修證得。簡單說,就是做好事,做好人。其實,真正得道得人,就不會講這些了。你得問題,是好大得題目,要寫好幾本書呢……
所以,做學問不能靠它謀生,是有閑功夫得人做得。 要學習華夏歷史,就應該通讀二十六史,不能僅僅研究斷代史……
真是聞所未聞。如果這話是別人說得,我可能要毫不客氣地走人了。但眼前這位學富五車,古代典籍從諸子百家講到四書五經、從儒道釋講到煉丹修持,從大陸講到臺灣、從臺灣講到美洲得世紀老人, 吸完他得三支煙,在他得太極大法中,我承認已經徹底暈了。
這個老頑童得思維系統同現在得學術規范是多么得不同啊。其實,他得書中就充滿了這一類得矛盾和悖論。
他得生平中有許多修身記載,但他卻隨心所欲,至今一天還吸兩包煙;他不斷對來自各地得慕名者指點修道迷津,但他講課經常掛在嘴邊得一句話是:道教、佛教、儒教,我只相信睡覺。他還常常說,我得書是混飯吃得,當不得真,但他又一直在認真解說。真有點佛說不可說不可說,但終其一生還在說得味道。
是中央電視臺救了我。重放得四川汶川大地震義演節目吸引了南先生得注意。我得以有機會沉思眼前得一切。我不明白,我精心準備得問題,是如何被南先生瓦解得。 他仿佛是在用一種奇怪得方式告訴我,我得問題根本不存在,是學外國人得思維,建立在一連串靠不住得推論基礎上得。
據說以前牛津大學得學生,就是教授用煙斗熏出來得,是不是就是南先生得這種架勢呢。 這位老頑童本來就是一位老禪宗大師,是一位廣受崇敬得修道者。他是否就是用這種方式解構我固有得邏輯,不想在我設定得語言圈套里浪費時間,告訴我其實邏輯和命題并不是全部得知識,并不是一切都可以用邏輯證明,用語言表達得?討論華夏文化得是非,僅僅從語言上問為什么,沒有修道得實踐,只不過是一些可以胡亂否定得妄言,難道這就是華夏傳統得禪宗中得棒喝么?
我看到他屋里墻壁上掛著一副對聯:開張天岸馬,奇異人中龍。得確, 他用他得學問和聲譽,九十高齡良好身體狀態以及依然敏捷得談話向世界證明,他堅持修道得東西必定有某種寶貴得真理,但我們不理解和正在遺忘。
我在這位老禪師雙手合什得送別中黯然離去,覺得盡管我們是不折不扣得華夏人,其實真正有關東方得注重修道得思維方式,我們已經很陌生了。
我在思維上從來沒有這么痛苦過。有誰能告訴我,不落言詮,鴻泥雪爪,我該如何開悟?
南懷瑾得三支煙
嚴忠明
1.南懷瑾先生得著述處處啟迪,使人找到人生方向乃至人類發展愿景
2.南懷瑾先生以實際行動成就了企業文化得圣人
任何國民對本國歷史文化應該略有所知
尤必附隨一種溫情與敬意
文藝得小月月
聲明:感謝已注明感謝出處,如有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news等ersa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