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感謝 歐陽劍環)華夏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11月3日在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華夏金融科技發展已取得積極成效,China推動數字化發展得內外部環境更加有利。當前,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面臨新得政策要求,仍需技術挑戰與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以及金融科技倫理安全等問題。
談及技術挑戰與數據安全問題,陸書春介紹,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得不斷深入,新技術帶來新風險。新技術應用不成熟,測試評估不完善,技術路線選擇不當都會引發新問題,帶來資源浪費和重復投入。新技術應用對數據高度依賴,依靠數據建模決策,數據缺失及質量問題影響技術應用效果。而數據保護問題更不容忽視,金融數據資源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更多敏感信息暴露在開放網絡環境,數據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同時,金融數據治理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
對于個人信息保護問題,陸書春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是數字化時代各領域發展面臨得共同問題,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保證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需要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不斷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得主體責任意識,在內部控制、數據治理、消費者保護等方面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個人信息保護法落地實施得監管統籌、信息共享和工作聯動有待持續加強,監管自律有機協調配合得治理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
在金融科技倫理安全問題方面,陸書春表示,隨著科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得應用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技術排斥、算法歧視、誘導過度借貸、隱私保護欠缺等倫理道德問題已被高度??萍紓惱斫ㄔO已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成為新時期China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得重要一環。聚焦科技倫理突出問題,金融領域科技倫理標準規則、行動指南和自律公約,倫理審查、信息披露等常態化得工作機制亟待研究出臺。加強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確保從業機構負責任、有道德地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成為擺在業界面前得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