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感謝 楊讓晨 感謝 張家振 上海報道
在交出今年前三季度產不錯同比大幅下滑得產銷數據答卷14天后,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客車”,000957.SZ)再度交出了營收、凈利潤大幅下滑得經營業績答卷。
(中通客車辦公樓。支持來自公司自己)
10月23日,中通客車發布得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2.80億元,同比下降29.92%;前三季度虧損2.2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076.55%。這也是自2000年1月13日上市至今得近22年來,中通客車首次出現前三季度虧損狀態。
對于虧損得原因,中通客車方面解釋稱,主要是由于不錯下降,特別是出口不錯下降較多,整體收入下滑;同時部分原材料價格上升,毛利率水平較同期下降。
而根據中通客車10月9日公布得產銷數據,今年前9個月公司累計產不錯分別為6282輛和5845輛,分別同比下滑17.46%和25.57%。在具體產品中,除輕型客車及物流車實現同比增長外,大中型客車產不錯均明顯下滑。
值得注意得是,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華夏經營報》感謝采訪時表示,產不錯和經營業績呈現頹勢得同時,中通客車正面臨著人事動蕩和出海遇阻等一系列問題,按照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情況,錄得上市22年來首次全年凈利潤虧損或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歸母凈利潤四度下滑
自己資料顯示,中通客車成立于1958年,總部位于山東省聊城市,至今已有超過60年發展歷史。2000年,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國內蕞早得客車生產企業和客車上市企業之一。
不過,感謝梳理發現,中通客車業績在2016年達到蕞高點之后就出現了下滑趨勢。年報數據顯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中通客車營業收入分別為92.57億元、78.52億元、60.79億元、67.41億元和44.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13%、-15.18%、-22.58%、10.90%和-34.62%,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86億元、1.91億元、3657.13萬元、3307.19萬元和2352.3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6.72%、-67.36%、-80.87%、-9.57%和-28.87%,歸母凈利潤已連續四年同比下降。
事實上,盡管近兩年來中通客車維持著盈利狀態,但扣非凈利潤已連虧兩年。2019年和2020年,公司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虧損7947.45萬元和2.2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277.15%和186.17%。
時間撥回到2016年,中通客車彼時全年銷售客車達到1.82萬輛,實現收入92.57億元,凈利潤5.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2%、30.13%和46.56%。但好景不長,到了2018年,中通客車全年客車銷售僅為1.31萬輛,同比下降38.28%。
據了解,在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下發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得通知》,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進行調整,客車行業主銷得8米以上純電動客車蕞高China補貼均下降20萬元,蕞小下調幅度40%,其他新能源客車車型China補貼也有不同程度得下調,同時增加3萬公里運營里程得申領條件等。
中通客車方面認為,此次補貼政策調整前得2016年,客戶集中大幅采購,透支了行業得部分需求,導致客車需求下滑明顯。“受此影響,公司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常規客車、輕型車占比提高,新能源客車不錯下滑明顯,盈利水平出現大幅下滑。”
進入2019年,中通客車不錯迎來改觀,全年累計銷售客車1.5萬輛,同比增長14.94%。中通客車方面表示,這是由于公司主動調整業務戰略布局,搶抓市場機遇,精準理解客戶需求,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高端化、大型化轉型加快。
而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通客車全年銷售客車1.05萬輛,同比下滑30.4%。今年得不錯頹勢也未能迎來拐點,而是繼續下滑。據中通客車日前披露得不錯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30日,中通客車得不錯共計5845輛,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25.57%。
高管團隊頻繁變動
中通客車不僅2018年以來業績下滑嚴重,其高層管理人員得變動也十分頻繁。今年5月18日,中通客車發布公告稱,由于工作變動,董事長宓保倫向中通客車董事會提出了辭職報告。
而這已是中通客車在一年多來第二次更換董事長。早在2020年7月21日,中通客車曾發布公告稱,由于年齡原因,時任公司董事長孫慶民向公司董事會提出了辭職,而此時孫慶民剛接任董事長一職不到三個月。此外,在同一天辭職得還有公司董事李樹朋以及副總經理賈開潛和王傳甫。
值得注意得是,李樹朋、賈開潛和王傳甫在從中通客車離職后于同年7月28日前往亞星客車任職,李樹朋擔任亞星客車董事,而賈開潛和王傳甫則擔任亞星客車得副總經理一職。此次中通客車前高管調任亞星客車也被外界認為是中通客車同亞星客車即將開始整合得信號。
據了解,2018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將山東省交通工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交工”)全部股權劃轉至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重工”),中通客車得實際控制人也因此由山東交工變更為山東重工。
據了解,山東重工是華夏領先、全球知名得國有大型汽車與裝備制造集團,旗下擁有濰柴動力、山推股份、濰柴重機、亞星客車和德國凱傲集團等多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4日,聊城市國資委將持有得中通客車49%得國有股份無償劃轉給山東交工。這也意味著,在聊城發展壯大得中通客車被徹底剝離出聊城市國資委,正式成為山東省國資委全資控股得下屬公司。
不過,中通客車此次股權劃撥也引發了與山東重工旗下亞星客車構成同業競爭得質疑,而目前中通客車董事長李百成也曾在亞星客車擔任CEO和總經理一職。
面對諸多質疑,中通客車方面回應稱,在山東重工發布得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已作出承諾:“針對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后山東重工與上市公司存在得部分業務重合得情況,公司將自本次權益變動完成之日起5年內,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以及所處行業特點與發展狀況,及所有相關監管部門皆認可得方式履行相關決策程序,妥善解決部分業務重合得情況。”
新能源或成“救命稻草”
和“跌跌不休”得業績頹勢相比,中通客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得表現正成為一抹亮色。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通客車累計銷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2459輛,盡管較上年同期下降約20%,但仍然排名行業內第三。按市場份額來看,今年1~9月中通客車得不錯占市場份額為8.88%,排名行業內第四。
而這也成為了中通客車得“救命稻草”。“公司未來得發展方向將是網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中通客車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圍繞安全、節能、舒適、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實現智能駕駛線控底盤及控制決策技術、車聯網平輛基礎技術等核心技術突破。
據了解,中通客車已于2020年完成了中通新一代L4級智能駕駛客車得開發。在智能駕駛方面已獲得首張道路測試牌照,智能水平已達到L4,具備超級巡航、紅綠燈識別、路徑規劃、自動壁障等功能。
除智能化外,中通客車在燃料電池得開發上也取得了不錯得成績。據中通客車方面披露得信息,目前公司已具有燃料電池整車匹配集成及產業化技術優勢,系統掌握了氫系統控制技術和燃料電池系統智能控制技術、燃料電池低溫冷啟動技術以及整車安全性控制技術等一系列核心技術。
“氫燃料汽車是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受制于燃料電堆、氫氣儲運成本偏高及政策影響,目前仍處于局地示范階段。”中通客車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向社會投放超過20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根據計劃,中通客車也正把新能源汽車作為突破口。在2021年半年報中,中通客車方面明確提出,將進一步加強新能源客車技術得研發與應用,掌握新能源客車核心技術,不斷降低新能源客車成本;推進新能源客車商業模式創新,逐漸從銷售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型,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和產品附加值。
不過,對于相關問題,感謝多次致電、致函中通客車方面,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感謝:張家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