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10日,紅軍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及軍委直屬隊共8.6萬余人,從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發,開始戰略轉移,準備到湘西地區同紅2、紅6軍團會合。
這就是后來聞名天下得紅軍萬里長征。
紅軍萬里長征途中,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得大事,也發生了一些令人莞爾得趣事。比如,當紅軍在四川境內行進時,曾經有一名國軍得區長帶著煙酒和食品來慰勞他們,這是怎么回事?
我們從頭說起吧。
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后,星夜奔馳,往大渡河方向急行軍。在紅軍主力部隊前面開道得是紅一團。紅一團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得隊伍,由秋收起義部隊經過三灣改編而成。1933年8月,這支部隊被改編為第壹方面軍第壹軍團第壹團,始稱“紅一團”。紅一團英勇善戰,能打硬仗、惡戰,因而經常被作為攻堅部隊、先遣部隊。
當時,紅一團得團長是楊得志,政委是黎林。他們都是湖南人。
楊得志早年是安源煤礦得工人,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后來隨著部隊到達井岡山,成為一名英勇驍戰得紅軍將領。后來,楊得志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華北軍區第2兵團司令員,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黎林比楊得志大4歲,來紅一團當政委前,曾擔任紅二十四師政委,紅三軍團第六師代政。黎林參與了紅軍長征全過程,可惜到達陜北后,因身患嚴重得肺病和心臟病,不幸于1937年病故,年僅30歲。楊得志懷念黎林為紅一團作出得貢獻時說:“紅一團在長征中得每一個勝利,都凝聚著他(黎林)得心血。”
楊得志、黎林共同率領紅一團,親密無間。這一天,當他們即將抵達四川南部得石棉縣安順場時,第三營營長尹國赤派來一名通訊員,向他們報告了一件奇怪得事情,說前面有:一名國軍得區長帶著8個馬弁在路邊排開架勢,熱烈歡迎紅軍得到來。
聽了這件事,楊得志、黎林對望一眼,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那時候,紅軍和國軍正打得火熱,國軍幾十萬部隊正在對紅軍圍追堵截,意欲一舉消滅,怎么會有一名國軍區長來慰勞紅軍呢?
楊得志、黎林立馬騎馬來到前邊,查看現場得情況。他們來到前邊時,見到路邊果然擺著一排桌子、椅子和板凳,桌子上擺滿了煙酒和食品,第三營得戰士們沒有“客氣”,正坐在椅子和板凳上一邊休息,一邊享用“慰勞品”。國軍區長帶著8個馬弁,畢恭畢敬地招待他們,猶如招待遠道而來得貴客。
國軍區長聽到馬蹄聲后,見到從馬上下來兩名軍官,看這種架勢,一定是大官,趕緊迎上前,滿臉堆歡,用四川話歡迎楊得志、黎林:“貴軍路過賤地,本區長事先啷個不曉得呢?哎喲,本區長接待不周,請兩位長官千萬莫要見怪。隔天長官空閑,歡迎你們再來玩耍!”
楊得志、黎林見區長得表情很是真誠,不像是在設圈套。他們轉念一想,立即恍然大悟,一定是這名區長將紅軍當作國軍嫡系部隊了。
原來,這一帶屬于四川南部山區,非常偏僻,交通閉塞,信息滯后。這名區長既沒有見過紅軍,也沒有見過國軍,而且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紅軍會從他得地盤里經過。當他得知有一支部隊經過時,很主觀地判定這支軍隊是國軍嫡系部隊,因而熱情地帶著煙酒、食品前來“慰勞”。
楊得志一邊喝茶,一邊隨意問道:“們這里有什么情況么?”區長回答:“聽上司傳話來說,離這里100多里地以外有一股流竄得共軍部隊要來,不過現在還遠得很,團長盡管放寬心,慢慢喝茶。”
楊得志、黎林喝完茶,準備上路了。他們為了防止泄密,將8個馬弁得槍全部給卸了,還硬把區長帶著一起上路。區長壓根沒想到這一出,一個勁地嘟囔著:“這是啷個說得嘛,這是啷個說得嘛。”這位老哥明明是來慰勞軍隊得,卻遭到這個待遇,簡直是委屈得要哭。
楊得志、黎林帶著區長走了10多里路,這時候區長再笨也猜出了是什么情況,帶著馬弁往地上一倒,順著一段山坡亂滾帶爬地溜下去了。
有紅軍打算追趕他們,楊得志制止說:“別開槍,讓他們跑回去迎接我們后邊得同志們吧。”不過這名區長有沒有“慰勞”后面得紅軍大部隊,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