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感謝 丁艷
日前,主題為“小麥族植物基因組及分子育種研究”得第六屆黃河國際論壇在河南鄭州開幕,該論壇旨在討論如何進行高水平小麥育種。短短6小時,吸引21.55萬人在線,且互動熱烈,飽受好評。
一場學術活動為何引發如此多可能學者和研究人員得,受到學術界得好評?
感謝在采訪中得感受是,學術論壇“高熱”,參會可能得影響力和科研實力很關鍵,有著能讓參會者有所提高得合理議題設置也很重要。
6位國內院士、8位國外可能和來自10個省份得30多位從事小麥遺傳改良、分子育種、植物病理和小麥栽培研究得學者參與其中。華夏工程院、華夏科學院、華夏農業科學院、華夏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積極參與。
《土傳小麥病毒:從田間調查到實驗室研究,再到田間防控》《本世紀華夏小麥育種得主要進展及面臨得挑戰》……來自國內外得數位院士和學者同臺發言,與會可能現場互動解答問題。
青年學者殷貴鴻體會頗深。2017年8月,主題為“小麥赤霉病抗性遺傳改良峰會”得第三屆黃河國際論壇舉辦,殷貴鴻在會上得到院士們得當面指導。殷貴鴻團隊自此有了“加速度”,三年三個小麥抗赤霉病新品種通過審定。這樣得速度在業內非常少見。
“對于科研而言,少走彎路就可以節省培育時間。院士和國內可能們得指導,讓我們青年學者少走科研彎路?!币筚F鴻說。
論壇舉辦六年來,參與者達十萬人次,數位青年學者因此走上了科研得“快車道”。
“小麥得難題是世界得,黃河國際論壇也應該是國際層次得,一定要用國際化視野來解決全球化小麥科技難題。”本屆黃河國際論壇組委會負責人說,“國際化、學術化、可以化、連續性、創新性、持久性是黃河國際論壇得幾大特點?!?/p>
黃河國際論壇發端于2015年,由華夏工程院院士、China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小麥首席科學家程順和提議,經華夏工程院批準,呈現出小規模、短報告、長討論、高水平等特點,現已列入華夏工程院學部院士學術活動。
“希望華夏工程院在重大戰略、重大決策及項目論證、基本不錯人才培養、一流創新生態打造等方面,為河南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希望各位院士、可能為河南發展多謀良策,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注入強大動能。”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在第六屆黃河國際論壇上說。
研究小麥莖基腐病得國內高校青年教師陽霞表示:“這樣得學術活動,是我們了解行業科研前沿得一個重要平臺,也是與國際、國內基本不錯團隊溝通得一個渠道,每一次參加都會有新得收獲。”
《光明》( 2021年12月13日08版)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