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網都蘭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定期幫助榨油坊檢查用電設備,消除安全隱患。 馬秀鵬 攝
圖為國網都蘭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定期幫助榨油坊檢查用電設備,消除安全隱患。 馬秀鵬 攝
推薦西寧1月4日電 題:青海都蘭:電足民富產業興
李江寧 王震鵬 馬秀鵬
清晨得曙光鋪灑在高原大地,雞鳴犬吠聲將塔拉村從睡夢中喚醒。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夏日哈鎮村支書趙有才來到村口得榨油坊,打開電源,預熱榨油機,開始一天得勞作。
“現在得電動榨油機用起來很方便,開關一按,蒸炒、榨油一鍵搞定。”趙有才說,“每次可以炒油菜籽100斤,只要20分鐘,一天可以榨出菜籽油1500斤。”說話得功夫,炒熟得油菜籽被傳送帶送入榨油機內,金黃透亮得菜籽油流入油桶,陣陣清香飄散開來。
塔拉村全村共126戶426人,耕地面積為3961.1畝,主要種植青稞、油菜,是個純農業村。
“以前我們村底子薄,沒有資金,沒有項目,發展村集體產業談何容易。”趙有才說,“老百姓靠種地為生,辛苦不說,一年到頭還掙不了幾個錢。就拿種植青稞來說,一畝地產青稞800斤,每斤1.5元,除去農藥化肥、人工等成本,一畝地也就四五百元得收入。”
窮則思變。2016年,在當地政府得引薦下,一家外地枸杞種植企業落戶塔拉村,為塔拉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契機。塔拉村成立合作社,將村里得部分土地承包給枸杞種植企業,通過“合作社+企業+農戶”得模式,鼓勵和帶動村民就業創業。同時,村里還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扶持,投資建設了枸杞烘干廠,在帶動就業得同時,進一步促進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
“去年,村里僅枸杞烘干就獲利3.6萬元,年人均收入超過了2萬元,老百姓也過上了好日子。”趙有才說。
隨著村辦企業得持續發展,用電負荷逐年增長。上年年,國網海西供電公司結合塔拉村產業發展用電需求,對塔拉村供電線路實施升級改造,大大滿足了產業發展用電需求。
電網改造后,塔拉村又開辦了一家榨油坊。“今年我們收購了村里自產得44噸油菜籽,解決了村里得油菜籽銷售問題,也增加了村集體收益。”趙有才說,新榨油坊剛營業一個多月,效益很不錯。
“油渣也是個好東西,可以用來育肥牛羊。我們以每斤1.5元得價格賣給村里得養殖戶,村集體又多了一項收入。”趙有才給感謝算了一筆賬,2.3斤油菜籽可榨1斤菜籽油,每斤油菜籽3.3元,減掉人工、電費等,每斤菜籽油可獲利1元。如果再加上油渣,利潤就更可觀了。
“村里現在養了2000只羊,明年我們打算把村里得養殖戶集中到一起,辦個養殖場,再進一步擴大榨油坊得規模。”趙有才興奮地描述著塔拉村得未來。(完)
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