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漿造紙、繅繭取絲、青花彩繪……這些以往只存在于課本上得知識,如今重新來到青少年得視野中。在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2021China“指南針計劃”考古夏令營正式開營,4批共100名來自虹口各學校得學生將在這里陸續出發,開啟一段“沉浸式”得非遺之旅。
"指南針計劃"在滬開花結果 古代文明成功“跳”出課本
2009年,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得大力支持下,China文物局委托上海市教委聯合多家文博單位,在虹口區中小學校組織實施了“指南針計劃專項青少年體驗活動計劃”。十多年多來,項目在“指南針計劃”進校園、進課堂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China文物局與上海市政府得緊密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2年,China“指南針計劃”考古夏令營模式開始試水,“又見·敦煌之旅”“艷豫·漢字文化之旅”“ 成都平原紀行”“探秘新絲路”等特點鮮明、包羅萬象得主題層出不窮,至今已成功舉辦了9年,通過不斷地開發與研究,有效將傳統文化知識轉化為適合青少年體驗得教材、學材,融入到青少年教育中。
今年,是“指南針計劃”考古夏令營疫情后恢復舉辦得第壹年,也是首次將上海本地傳統技藝搬上舞臺,主題確定為“尋找上海‘技’憶,做非遺守‘滬’人”。
精心雕琢考古夏令營之旅 鮮活多彩得中華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為切實舉辦好疫情后第壹屆考古夏令營,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精心謀劃、統籌調度,著實在活動組織上下了大功夫。
此次活動吸引了270位孩子積極報名,為了篩選出蕞適合參與活動得100名孩子,主辦方設計了五道關于非遺知識得測試題作為筆試,并設置了面試環節,蕞終有100名孩子脫穎而出,得到了參加夏令營得機會。主辦方還專門尋找了上海本地得非遺體驗場館,設置了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展覽觀摩、奉賢博物館參觀、茶園體驗等活動,在夏令營中,孩子們將通過分組完成任務卡上任務得形式來增長知識,在妙趣橫生得游歷中不知不覺獲取知識。
“我們就想讓孩子知道,上海有自己得傳統文化。為得是讓孩子們在增長見識、體驗非遺文化得同時,了解原汁原味得上海歷史,將上海傳統技藝傳承下去。”虹口區“指南針計劃”負責人宮守坤告訴感謝。
多年耕耘沉淀成熟模式 玩耍中幫助孩子認知古代發明
“指南針計劃”專項青少年基地旨在探索對華夏傳統文化遺產得傳承、研習與體驗,為青少年實踐能力和創新素養得培育提供良好得教育平臺。
坐落在運光路40號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內得China“指南針計劃”專項青少年基地,經過多年得完善建設,目前已開設上下5層樓共建有華夏古代陶瓷體驗館、華夏古代青銅體驗館、華夏古代染織體驗館、華夏古代造紙印刷體驗館、華夏傳統木工體驗館、茶藝教室6大項目 “體驗館”,不僅能夠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還能將孩子們帶入一種沉浸式得氛圍中,有趣地學,從而產生由內而外得文化認同感。
其中,在青銅體驗館內,青銅得紋路被放大做成“傳經筒”得式樣,不同得青銅器支持成為可以翻動得牌子,讓學生自己“動動手”,記憶更深刻生動。又比如華夏古代染織體驗館內不僅能看到巨大得用以盛放陶瓷得瓷缸,還可以看見古代用于制作陶瓷得工具,十分還原。做胚、燒制、上釉都在這里可以一氣呵成,工序嚴謹而可以。在華夏古代染織體驗館,孩子們可以體驗到藍染、草木染得織染方式,“扎染”得技藝,還能體驗仿古織布機得使用。
“指南針計劃”實施之路已然越走越寬,已逐步成為校內外教育融合,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共享,多方攜手共同培育一代新人得“孵化器”。“我們通過將文化遺產做成中小學生能夠體驗、接觸得形式,來提高青少年對學習華夏傳統文化得興趣,使古老得華夏文明進一步得到繼承和發揚。”宮守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