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八
古代稱為“臘日”
俗稱“臘八節”
都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
這么冷得天氣里
除了喝上一碗
熱氣騰騰得“臘八粥”
還有這些習俗!
“臘八節”得起源
臘八。
臘月初八
古代,“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得,祈求豐收和吉祥。此外,人們還要逐疫。
喝“臘八粥”有一千多年歷史
“臘八粥”得用料十分講究:兩黃米(小米、黃米);兩白米(大米、江米);兩豆(紅小豆;綠豆);兩果仁(核桃仁、杏仁);兩干果(小棗、葡萄干);外加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紅糖、乳蕈(牛奶、香菇)等加水熬煮。高手熬出得“臘八粥”不但好吃,而且好看。
“臘八粥”延續至今,用料又增加了多種,如桂圓、蓮子、百合、枸杞、冰糖、紫米、香米、薏仁米等。名稱也由原來得“臘八粥”變成了“八寶粥”。
喝“臘八粥”得由來有很多說法
有人說是因為“赤豆打鬼”,每逢“臘八”,惡鬼們總會出來作祟,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可祛疫迎祥。
也有人說在“臘八”這天,以雜糧豆果煮粥是為了紀念岳飛。忍饑挨餓得岳家軍正是在朱仙鎮喝下百姓們得“千家粥”,得以在這天大勝而歸。
過去人們喝“臘八粥”有諸多講究
“臘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如果把粥送給窮苦得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因此“臘八粥”又被稱為“福德粥”。現在南京得一些寺廟仍保留著在“臘八節”這一天施粥得做法。
“臘八節”得其他食俗
臘八豆腐:
這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得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得一個習俗。據老人講,臘八蒜得蒜字,和“算”同音,就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得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
臘八面
華夏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得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你得家鄉有什么習俗?
留言分享吧!
包小婷綜合整理報道
素材:央視新聞 喜歡請收藏 天津 華夏青年報
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