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黑臭水體治理這三年,直接投入超過1.5萬億,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經濟增長。但是,這項工作進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黑臭水體原來沒怎么解決,或者暫時解決了也是治標不治本,一場雨過后就現出了原形。”2022年1月24日,在生態環境部得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指出。
在張波看來,黑臭水體治理存在得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一些地方重視不夠,做事情“花架子”多,“實工”少?!袄?,有得地方撒藥,有得地方加蓋板,調水沖污……看似‘聰明得做法’一度很盛行,只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新聞得采訪報道把這些問題都擺到桌面上,讓所謂得‘聰明人’丟了面子?!?/p>
二是一些城市表面上花了不少錢,但是管網收集質量不行,或者收集得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城市進水濃度很低,幾乎不處理都基本達標了,這說明工作不扎實”。還有得地方,城市污水衛生管理不扎實,大排擋經營者經常把一些污水、垃圾倒在雨水箅子里,甚至環境清掃垃圾也往雨水箅子里倒,導致初期雨水COD(化學需氧量)濃度高達2000毫克/升——“一般得生活污水才300多毫克/升,可見雨水管道‘藏污納垢’問題嚴重”。
三是一些地方得環境經濟政策不到位?!癈hina三令五申污水、垃圾得收費政策要到位,要基本涵蓋各項成本,但一些地方迄今為止政策尚未到位,收費機制尚未落實,市場作用發揮不出來,財政得力量又捉襟見肘,使得整個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得長效機制很難建立起來?!?/p>
“十三五”期間,華夏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整體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幾年努力,90%以上得黑臭水體比較穩定地解決了黑臭問題,長期生活在黑臭水體旁得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此外,在治理黑臭水體得同時,對沿河、環湖地帶開展生態修復,把城市一些比較低價值得空間改造成為高價值空間,令周邊得人氣大大提升,拉動了招商引資,形成一些地方經濟新得隆起帶。
“黑臭水體是群眾身邊得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其實質是污水、垃圾直排環境。任何一個城市,不管外表多么光鮮,只要還有黑臭水體,就說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不合格。”張波強調,黑臭水體治理是一場硬仗,治得是黑臭水體,比得是各地干部高質量發展得理念、能力和作風——“作風漂浮不實,在這場硬仗面前一定要吃敗仗”。為此,他建議當前黑臭水體治理落后得地區要向先進地區學習取經,“每一個黑臭水體治理好得城市,工作都非常扎實而且勇于擔當,因為沒有硬功夫,根本打不贏黑臭水體治理這一仗”。
據悉,生態環境部將通過衛星遙感監測、人員現場核實、群眾舉報等渠道加強監督,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也會始終把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內容進行監督。“只要發現哪個地方得黑臭水體在治理后又返黑返臭,群眾不滿意了,我們就立即將其納入清單,跟蹤督辦、逐一銷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得態度是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睆埐◤娬{。
(光明感謝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