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孔子生前曾三次向老子問“禮”。
也就是說,老子跟孔子一樣,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孔子本人曾親自向他請教過三次關(guān)于“禮”的問題。
孔子后來總結(jié)他見到老子時的情景,曾驚嘆老子其人“猶如龍邪”,即: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fēng)云而上天。吾見老子,其猶龍邪”
孔子的這段話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講的是孔子本人見到老子之后,十分佩服,當(dāng)?shù)茏訂査?,老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時,他感嘆的說道,老子像“龍”一樣,其智慧深不可測。
但是,如果你認為孔子本人曾見過“龍”的真實模樣的話,那你就錯了,因為孔子講老子“猶如龍邪”,并不是講他真的見過“龍”的樣子,而是強調(diào)老子具有“龍”一樣的那種深不可測的智慧。
那么,老子到底具有怎樣的智慧,讓聰明如孫子這樣的人,都驚嘆“猶如龍邪”?
為了更好地詮釋老子的智慧,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講解,即:
一、老子的智慧無所不包,讓孔子嘆為觀止
我們知道,《道德經(jīng)》是老子思想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道德經(jīng)》,來解讀老子的智慧。
在《道德經(jīng)》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老子的智慧無所不包,上至治國之道,下到個人修身養(yǎng)性之法,甚至窮究天人之際,都統(tǒng)統(tǒng)包含在這五千多字的經(jīng)文當(dāng)中。
因此,在孔子看到,老子這樣智慧,確實深不可測,世間的智慧根本無法比擬,就像傳說中的“龍”一樣,洞曉一切,非人之智慧所能及。
二、在孔子所見過的人當(dāng)中,沒有誰能夠和老子相比
作為春秋時期的名人,孔子的智慧當(dāng)然非同尋常,這些我們在讀《論語》時,都能感受到。
像他這樣的名人,其閱歷自然不少,當(dāng)然見過的人更多。
但是,在他所遇到的人當(dāng)中,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像老子一樣,智慧超群,就連孔子本人的智慧,在老子面前,就像小孩一樣幼稚可笑。
因此,孔子才感嘆老子的智慧“猶如龍邪”。
三、老子對孔子說了些什么?
一個人對于另一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無論如何,都需要理由,孔子也不例外。
那么,老子到底對孔子說了些什么呢?
我們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原文,即: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老子對于孔子并不客氣,甚至完全像一位老師教訓(xùn)小學(xué)生那樣跟孔子講話。
要知道孔子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一位名人,在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只有他教訓(xùn)別人,哪輪到他人來教訓(xùn)他,但是老子卻能夠是那個例外的人,由此可見,老子的資歷比孔子更加厲害,這是其一。
另外,老子也告訴孔子說,(孔子)你所追求的那些東西,已經(jīng)過時了,甚至提出“東西”的人,早已作古,連骨頭都已經(jīng)腐爛化作塵土,你再追求那些已經(jīng)腐朽的東西,又有什么用呢?更何況真正的君子,就應(yīng)該懂得審時度勢,而不是逆勢而行。
我想老子的這一番話,很可能正好擊中孔子的心坎,道出孔子內(nèi)心作為凡人的一面(據(jù)我個人的推斷,孔子問禮于老子,正是在他最為失意的時候,為什么?因為一個人若一直處于順境,很少會向他人求道)。
正因為如此,孔子才對他敬佩有加,并將他視為“龍”一樣的人物。
當(dāng)然,這也是孔子為什么驚嘆老子“猶如龍邪”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關(guān)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xué)、佛學(xué),每天都有內(nèi)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guān)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zhuǎn)發(fā)。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道德經(jīng)》《史記·老子韓非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