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規范化的MRI掃描方案不管是對于病變的顯示還是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顯得至關重要。同時,優異的MRI圖像質量是完成精準診斷的基礎。怎樣做好MRI圖像質量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那么,在臨床掃描工作中怎樣才能做好MRI?
①熟悉組織解剖結構、疾病的病理改變過程。
對人體各部位的組織解剖結構的掌握是做好MRI必須的,也是最基礎的。
--熟悉解剖結構更有利于精準的定位。
--熟悉解剖結構能明確目標部位需要使用什么樣的序列。
既然MRI有著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的優勢,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合理利用序列組合對解剖結構和病變做出全方位的顯示。同時,對于常規的部位應熟知一些重要結構的最佳顯示斷面。
同樣的,要想做好MRI,對于常見疾病的病理改變過程的掌握也是必須的。
--熟悉病理變化過程才能更好的理解各序列上不同組織的信號特點。
--熟悉某些病變的特殊改變能夠更好的優化掃描方案,明確診斷。
不同的組織在不同的序列上會表現出不同的MRI信號,正是因為這種信號差異的存在,我們才能將不同的組織區分開來;正確認識各個序列間的這種信號差異對于MRI的掃描至關重要。圖△,在MRCP上“消失”的膽囊。
對于某些病例加掃一個序列就能對病變做出定性的診斷,所以正確認識病變的病理改變過程,能在規范化掃描的基礎上,對一些特殊病例制定個性化掃描方案,從而明確診斷。圖△,懷疑平山病的患者,MRI檢查時頸椎≥35°屈曲狀態下檢查。
只有正確認識了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間的信號表現與差異,才能進行更精準地掃描,做好MRI圖像,為臨床診療提供更有利的影像學依據。作為一名MRI技師你必須懂得相關的MRI診斷知識,同樣,作為一名MRI診斷醫師你也必須懂得相關的MRI技術知識;
②深入了解MRI成像原理。
學會MRI的“掃描”很簡單,但是要學好MRI很難。掃描不僅僅只是定個位,按照編輯好的序列將圖像掃出來那么簡單;你得明白MRI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序列是怎么回事?每個序列的優缺點,應該從本質上認識各參數的含義及其對圖像的影響。MRI成像原理看似是很理論的東西,但其對我們理解和解決臨床問題有著極大的幫助。如在灌注成像中為什么PLD會用多個值,其值長短的意義何在?MRI掃描中的各種抑脂技術,它們各技術的原理是什么?優缺點是什么?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只有對MRI中的參數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優化參數,做好MRI的掃描。
如在簡單T2WI序列中不同TE值對圖像的影響。上三幅圖除了TE外,所有成像參數均一致,隨著TE的增加,T2權重越重,但圖像的信噪比降低,模糊度增加,原因是什么?
圖a:TE=50ms,TR=2200ms。
圖b:TE=100ms,TR=2200ms 。
圖c:TE=200ms,TR=2200ms。
學習MRI的原理雖然抽象而枯燥,但要想做好MRI,這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坑”。
③對MRI設備充分的了解。
對于MRI設備,我們不能僅僅只停留在其能夠掃描病人的認知水平上,更應該去認識設備中具有優勢的、獨特的成像技術,這些技術才是設備的精華所在。這些獨特的技術對解決臨床掃描問題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MRI軟硬件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于MRI成像上。要想做好MRI,不但要熟練掌握MRI中的基本參數與選項,更應充分認識設備中獨特的MRI技術,應用其價值,為臨床掃描和科研工作服務。
圖△,最基礎的圖像濾過功能。圖1:未經過任何處理,上下兩段的對比度差異較大;圖2:經過圖像濾過處理后,上下兩段的對比度得到明顯改善。
面對繁重的掃描任務,對于大多數醫院來講,MRI設備能應用到的僅僅只是最基本、最基礎的掃描序列,每天都是進行重復的“工序”。但作為MRI設備的使用者,我們有責任去最大程度的挖掘它,充分發揮它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價值。
④結合專家共識,建立規范化掃描方案。
規范化的MRI掃描是獲得規范化圖像的前提,也是完成規范化診斷的重要保證。規范化掃描包括規范化的擺/體位、規范化的操作、規范化的序列、規范化的掃描參數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化。
很多剛接觸到MRI的使用者,缺乏做好MRI的自信心,不知道掃描什么序列,總是擔心掃描序列不全,掃描方式有問題等;對于同個部位今天我用我的序列,我的參數掃描,明天他用他的序列,他的參數掃描;今天用的B值為800,明天用的B值為1000;這樣做能對病變做出準確的評估?這些問題都是對規范化掃描沒有足夠的認識與重視導致的。
做到規范化的掃描,獲得規范化的圖像是完成精準診斷的重要保證。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規范化掃描,可以去參考發布的專家共識,看一看別人家比較規范化的醫院是怎么掃的。再結合自己的醫院設備現狀和診療需求,對各個部位制定一個統一的規范化的掃描方案,這樣做不管是對于質控還是診斷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區域影像的不斷發展,規范化的掃描顯得越來越重要。
⑤了解臨床需求, 抓住重點,一切從臨床需求出發。
影像學檢查是為臨床診療服務的,一切的實際掃描都應從診療需求出發去掃描,更應明確臨床診療需要了解什么?我們的掃描又能給予提供些什么?一切脫離臨床應用的圖像都是無意義的,即使圖像做得再好,那都是徒勞。在臨床MRI掃描中應抓住重點,一切從實用出發,做出臨床診療需要的MRI圖像,才是關鍵。
圖1△。
圖1與2△,哪個才是臨床需要的圖像。
在實際的臨床掃描中,應結合病史,明確臨床需求,抓住需要觀察的重點,在規范化的基礎上,做出個性化的掃描方案,為診斷增加信心。
⑥在實際掃描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積累經驗。
在臨床掃描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則需要我們在第一時間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原因所在,并能及時地解決它。我們應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的總結和積累經驗,將圖像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不斷地改善,不斷地進步。為什么這次圖像沒有做好?下次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面對一些特殊部位及特殊的病例應去探求臨床需要了解什么?選擇什么的線圈?掃描什么序列?怎樣去掃描才能讓病變顯示得更好等問題。
最常見的顱腦增強掃描,如使用常規的自旋回波序列,雖然SNR較好,但血管的搏動會產生嚴重的偽影,怎么解決?
AX T1 FSE C+(相位編碼為L/R),增強掃描時靜脈竇引起嚴重的搏動偽影,可添加FC(流動補償)技術改善,但效果不是理想。
AX 3D TI SPGR C+(相位編碼為L/R),增強掃描采用薄層的3D的GRE序列,偽影得到明顯改善,同時,使用 AX 3D TI SPGR序列薄層掃描,掃描一個序列即可進行任意層面的圖像重建,對于一些微小病變(如腦轉移)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顯示。
常規顱腦檢查,假牙無法去除,常規橫軸位定位掃描在橫軸面圖像上會產生嚴重的金屬偽影,采用冠狀位定位方式后,偽影得到了明顯改善。
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從出現問題到認識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這都需要足夠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MRI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習更沒有捷徑。要想做好MRI,你就得對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對設備的充分認識;對成像原理的足夠的認識;對成像參數的深入了解,這樣才能做好MRI。
附錄:
“膜-壁分離”現象:脊髓動態X線造影、頸椎屈曲位CT、頸椎屈曲位MRI顯示平山病患者存在特征性的頸椎屈曲后硬膜囊后壁與椎管后壁分離現象。
參考文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中華骨科雜志》編輯部,姜建元,孫宇,胡永成.平山病臨床診療規范國際指南[J].中華骨科雜志,2019,39(8):452-457.
楊正漢, 馮逢, 王霄英. 磁共振成像技術指南[M].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7.
B.Kastler. 深入了解MRI基礎[M].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
MRI檢查技術專家共識[J].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6, 50(010):724-739.
張英魁,黎麗,李金鋒. 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原理及其應用[M].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21.
靳二虎, 蔣濤, 張輝. 磁共振成像臨床應用入門(第2版)[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5(4).
·END·
來源:磁共振之家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于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