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五十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誌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圣人的養生秘訣就是“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我在這里再解釋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無為是著什么意思。無為,老子就先提倡,叫做“為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所以自古以來對無為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醫學家像張介賓,也就張景岳,他在《類經·陰陽類二》里邊主解說“無為者,天地之道也,恬淡者,自然之樂也。”他說無為就是天地的道,恬淡就是自然而然的這種快樂。他繼續說,他說“老子曰:道長無為而無不為,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夫自然而然者,即恬淡無為之道也。(今日頭條等中醫彭鑫博士)《莊子》曰: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二子之言,皆本乎此。能者,如關尹子所謂惟有道之士能為之,亦能能之而不為之之義。”這段話就是張景岳他的理解。
張景岳先引用老子的話,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他又引用這個莊子的話,因為老、莊他倆代表著道家。莊子更瀟灑,大家讀過《莊子》就知道了,想象力極其豐富,篇幅也長,同時文章也灑脫。莊子他就認為“天無為以至清,地無為以至明,這叫天清地明。”天地清寧了之后,萬物才能化生,也就是說越無為,天地的化生就越強。
我們人體也是一樣的,就是我們的大腦越無為,越清凈,我們身體的運化能力就越強。所以說我們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天地間化生出來的,也就是自然,古人說的天地其實就是自然,自然而然化生出來,所以說就是二子之言,就是老子和莊子他倆說的話皆本乎此,都是于這一點。
樂恬淡之能,他說這個能就是尹喜,就是老子出關的時候,尹喜就是守函谷關的這個官尹守衛,他管著函谷關的這個人,他說:“惟有道之士能為之,亦能能之而不為之之義。”這就是張介賓他對于這個字的理解,就是樂恬淡之能,這個能就是你能去為之的,但是輕易又不去做的,但是你又有這能力的,講的是這個意思。這段話的圣人為無為之事,這個思想跟我們之前講的,《上古天真論》里邊所講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就我剛才說的是相合,同時也與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這個思想也是相應的。所以讀了《黃帝內經》,你得前后聯系在一起看看,越看越明白,因為它是融會貫通的。
《素問集注卷二》里也對這段話有一個理解,他引高士宗的話:”此節照應天守之圣人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精神不散,亦能守蔽天地,無有終時。”大家一聽,這句話非常熟悉,這不是《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的那段話嗎?大家還記得嗎?《上古天真論》里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其次有圣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被服章,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這段話其實就是相應的,就是剛才咱們所講的,圣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講的跟它是相應的。所以《黃帝內經》我們要聯系在一起看,聯系在一起看之后就弄明白了。
后面有有一個詞叫做虛無之守,所以這段話就是“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虛無之守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認為這個守寫錯了,應該是宇宙的宇。因為古代那個書是刻在竹簡上的,很有可能就是在傳刻的過程當中出現了錯簡,或者出現了傳抄的筆誤。持這種理解的人他就說《素問校義》這本書里說“守字義不相屬,當為宇。”就是宇宙的宇。意思就是居的意思,居住的居的意思,這個宇就是居住的居的意思。
《淮南子·俶真訓》里邊所講的“而徙倚于汗漫之宇”這個句意相似。高繡注解說“宇,居也。”宇、守這兩個字形式非常相似,因此它是誤而為守。其實我倒是覺得“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也。”是對的,因為你要守不住清靜,你不就從著自己的欲望了嗎?從了自己的欲望,欲望越多,嗜欲深者天機淺,天機無法發動了,無法進入先天,于是就沒法“樂恬淡之能,為無為之事。”所以這樣理解也是對的。但是這種說法認為守是宇宙的宇這個字也是有道理,所以《史記禮書》里邊的《談語》在后世傳抄過程當中,宇也傳做守字,所以就多學者就認為把這個首字誤作為宇字,或者把宇字誤作為守字,這種情況在不同的經典當中都會出現。所以這個地方就特別提出來,這個守和宇的聯系和區別。
總而言之,這段話我們就把它聯系起來,就明白了圣人的養生秘訣,一定是讓心清,讓欲望減少,讓我們的身心永遠處于一種寧靜祥和的狀態。怎么來用呢?當然說作為普通人來講,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這個身體才能逐漸的恢復、修復,這是一個基本。我們平時在工作生活中,在疲勞和累的時候,工作之余這時候找一個方便的時間,我們就得休息一下,閉上眼睛。(今日頭條等中醫彭鑫博士)要是有條件的坐在桌子前,這個兩只手的中指正好把這個耳朵給它堵住,眼睛閉上,這叫閉目塞聽,待上五分鐘、十分鐘,待上五分鐘、十分鐘之后你再睜眼睛,你就感覺精力又恢恢復了,精力又充沛了,這就是“小充電”的方法,我把它叫做“小充電”。“大充電”就是每天晚上的睡眠。還有一個“中充電”的充電方法,就是每天中午午休上十五分鐘左右,這也是一種充電的方法,就是打盹兒。這樣一來的話,我們一天都能保持一個精滿氣足、精力充沛的狀態。對于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身體保持“勞而復壯,壯者益治”,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是非常有幫助的。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五十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可以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彭鑫,本文為來自互聯網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