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日報
通訊員李齊 李傳華 全媒體記者 韓潔 黃可
今年1至7月,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同比增長35%;襄陽國際旅游茶城、保康茶葉深加工、棗陽黃桃深加工生產線、牧原生豬屠宰線等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重大項目相繼落地......
“得益于產業鏈條的延長、產業化水平的持續提升,糧食、生豬、林果、道地藥材等十大主導產業當前的發展勢頭愈加強勁。”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以補鏈延鏈強鏈為重點,全力推進“一村一品”建設、企業培育、品牌建設等工作,為建設現代農業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全市圍繞十大主導產業啟動了產業鏈建設工程,進一步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業由單一的農副產品生產為主向生產、加工、科研、貿易、文旅等全產業鏈拓展。
全域布局“一村一品”,把小特產做成大產業
襄城區歐廟鎮位于漢江西岸,環境特別適合麥冬生長。這里盛產的麥冬又稱襄麥冬,是華夏地理標志產品。襄麥冬晶瑩剔透,被當地人稱為“金豆”。
襄江襄麥冬可以合作社理事長曹邦杰在歐廟種植麥冬已有20多年。他說:“歐廟鎮有10多萬人,幾乎每戶都種麥冬,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經濟圈。目前,歐廟鎮麥冬產量已占到華夏總產量的50%以上。”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主導產業為依托,聚焦產業鏈延長、供應鏈優化、價值鏈提升,積極推動先進要素集聚、產業深度融合,探索打造“一村一品”微型經濟圈、“農業產業強鎮”小型經濟圈、特色產業集群大型經濟圈,加快形成村際、鎮間、縣域規?;a業化集群化發展格局,切實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點狀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
精巧布局“一村一品”。按照“政府規劃、農民自愿、市場運作”原則,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龍頭企業、可以合作社、家庭農場引領帶動,鼓勵各地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以“品”帶業、以“業”致富。
精心培育產業強鎮。大力支持鄉鎮發揮上聯城市、下接鄉村的紐帶作用,聚焦一個農業主導產業,加快產城融合、產村融合發展,打造綜合服務功能強、宜居宜業的鄉村產業融合綜合體。目前,全市已培育流水西瓜、店埡茶葉、馬橋中藥材、石花花卉、新市皇桃、劉猴葛根、臥龍山藥、歐廟麥冬、龍王蝦稻等十多個特色產業強鎮,擁有級別高一點農業產業強鎮5個。
目前,全市生豬年出欄400萬頭,茶葉種植面積達42萬畝,離類存欄6110萬羽,食用菌(鮮品)年總產25萬噸,有機認證基地達29萬畝,油料基地達185萬畝,蔬菜基地達60萬畝,水果基地達50萬畝,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推進龍頭引領工程,壯大農業產業骨干力量
去年9月,總投資20億元的盼盼食品全系列產品精深加工生產基地項目在襄州區開工建設。盼盼食品集團董事長蔡金垵表示:“襄陽是農業大市,農副產品的種類繁多、品質卓越,全市各級干部用心服務,營造了蕞好的軟環境,企業很安心?!?/p>
盼盼食品項目的落地,是全市全力培育領軍型龍頭企業、扶精做優小微企業結出的碩果之一,為進一步補齊精深加工短板、拉長產業鏈條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介紹,近年來,全市從品牌創建、精深加工、招商引資、鏈條延伸、三產融合等方面進行引導,重點實施龍頭培育、基地建設、標準建設、協會建設、宣傳推介“五大工程”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招商、產量、產能、科技、品牌、法人治理能力“六大提升”行動;出臺了《關于支持農業招商引資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農產品初加工業發展嚴格執行用電價格政策的通知》《關于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用地的實施意見》等支持政策;規劃建設了特色鮮明、集聚度高、功能完善、設施健全的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的引進和發展。
截至目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41家,其華夏家級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158億元,年主營收入達605億元,年納稅8.5億元。襄州區、老河口市、宜城市三個農產品加工園區路身“China隊”。
實施雙品牌戰略,發展名優特色農產品
作為農業大市,走農業品牌化之路,發展名優特色農產品,既是我市現代農業實現大跨越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市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的關鍵一步。
近年來,全市結合地方實際,深入實施“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市級品牌+縣級品牌”雙品牌戰略,重點打造華夏有機谷、襄陽高香茶、襄陽牛肉面、襄陽大米、襄江清水蝦等5個市級農產品品牌和棗陽皇桃、宜城松花皮蛋、流水西瓜、南漳香菇、保康核桃、石花霸王醉、漢水梨桃、臥龍鍋巴、襄陽大頭菜、襄陽山藥、萬禾源豆奶等縣級品牌。
我市根據品牌數據比對,確定“襄陽高香茶”作為區域公用品牌,圍繞“振興高香綠茶、提升紅茶、發展黑茶,向深加工綜合利用延伸”的發展思路,培育壯大茶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9年,“襄陽高香茶”人選100個具有代表性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單,品牌價值超過10億元。2020年,歐盟理事會授權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襄陽高香茶”地理標志產品入選保護名錄。
牛肉面是襄陽的一張美食名片。按照市委、市政府襄陽牛肉面“走出去”發展戰略部署,市農業農村局把襄陽牛肉面“走出去”發展作為促進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公司帶動、商會引路、協會服務的“走出去”新模式,持續加大品牌宣傳、技術培訓和配套服務力度,調動農民外出經營牛肉面館的積極性。襄陽牛肉面已成功注冊集體商標,入選2019年“十大荊楚名菜”,躋身網評“華夏新十大名面”之列,外地開店蔚然成風,上下游產業主體蓬勃發展,全市新增上游豆腐、豆芽、牛肉、牛雜、牛油等食材企業和下游即食食品企業30多家。
《襄陽日報》(2021年9月23日02版)
(編輯:蔣琦威 審核:劉明)
來自互聯網【襄陽日報】,僅代表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