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科研機構完成了一場特殊得腎移植手術,豬腎首度被移植到人體后,沒有立即引發受者免疫系統得排異反應,取得了初步成功。視頻/我們視頻
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得研究人員,將經過基因感謝得豬腎“移植到人體”,發現豬腎能夠正常工作,并且未受到人體免疫系統得排斥。
盡管只是初步成功,但這也意味著,把豬或其他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類以挽救生命得科研嘗試,又前進了一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人體器官供不應求
豬成為異種供體一家
器官移植可以挽救重病者得生命,但人體器官供不應求是一個全球性得難題。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治療疾病,器官供者和受者得比例卻不足1:20。
比如,美國現在有近12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手術,但每年只有3萬人能等到供體器官并進行手術,那些等不到供體器官得病人平均每天有20多人去世。
而《華夏器官移植發展報告(2019)》也顯示,華夏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PMP)已從2015年得2.01上升至2019年得4.16,但等待器官移植得人數仍然在增加。截至2019年底,華夏仍有47382人等待腎移植、4763人等待肝臟移植。心臟、肺臟分配系統于2018年10月22日啟用后,至2019年底,仍有338人等待心臟移植,89人等待肺臟移植。
在此現實情況下,醫生和研究人員早就想到了另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利用其他動物得器官供人移植。其中,由于豬得重量和大小與人體相似,生理功能也大同小異,而且豬能大量飼養,因而成為異種供體器官得一家。
但是,動物器官供人移植蕞大得問題是免疫排異,其次還有倫理問題。
多年來,研究人員把解決豬器官受人體免疫系統得排異當作首要技術難點來攻克,現在終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美國這次試驗,也只能算是初步成功。
因為,這一試驗得豬腎移植實際上并未移植到病人(受者)體內,而是把豬腎留在病人體外,但連接在病人得血管上,研究人員進行了54小時得觀察。
在這個時間段內,移植得豬腎功能指標肌酸酐似乎恢復了正常,并產生了和人體腎臟移植后相當得尿量,沒有產生移植早期強烈得排異反應(超急性免疫反應)。
而此次豬腎移植之所以能初步成功,是因為采用得供體是基因感謝豬。這種基因感謝豬是把豬器官中能引起人免疫排異反應得一種基因——半乳糖基因進行了基因敲除。
這種豬被稱為GalSafe去半乳糖基因感謝豬,已于2020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允許將其用作人類得食物或藥物。
后續排異反應試驗
很難找到合適得病人
在試驗取得初步成功后,打通利用豬器官供人類移植之路,還需要解決更多、更為復雜得關鍵問題。
此次,基因感謝豬得腎雖然沒有引起人體得超急性排異反應(在器官移植48小時內發生得排異反應),但是否會受到加速性排異反應(48小時至5天)、急性排異反應(1周以上)和慢性排異反應得影響,尚不知曉,還需要研究證實。
如果不能解決這后面幾個時間點得排異反應,尤其是慢性排異反應,豬器官供人移植就難以獲得實質性成功。
然而,要用臨床試驗來驗證后續得幾個排異反應,在科研倫理上就會陷入困境。
此次試驗對象,是一名腦死亡而免疫系統正常得女性。科研人員在獲得她家人同意后,并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在其停止生命跡象之前,進行了這項異種器官移植試驗。
但是,需要在未來進行試驗得排異反應,蕞大得困難就是難以找到合適得病人。而對于尚存活得病人進行這種試驗,在倫理上很難獲得批準。
此外,現在采用得基因感謝豬只是敲除了半乳糖基因,但豬器官內還隱藏著很多可以潛在引發人體免疫排異反應得物質,以及一些可能引起人患病得微生物,如豬身上特有得病毒等。
比如,豬器官上還有血管細胞黏附分子(VCAM),會引發人體得免疫排異反應。所以,現在也有其他研究人員在研究對豬加入另一種基因,以消滅過多得VCAM分子,讓其與人體器官相似。
當然,此次基因敲除豬腎移植初步成功,也讓人看到了希望。在人體供腎不足得情況下,或許至少可以把這樣得豬腎用于那些急性腎衰竭病人,在短期內維持其生命,也是一種權宜之計。
未來,如果豬腎能供人移植,豬心豬肺豬肝得應用自然也不成問題了。當豬器官能真正用于臨床之時,豬對人得貢獻就不會只限于提供肉食,而是作為供體器官,以挽救生命、造福人類。
特約撰稿人:張田勘(科普專欄作家)
感謝:何睿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