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早晨,沈陽市區出現了強濃霧天氣,由于能見度低,司機也都緩慢駕駛。
省市氣象臺也接連發布大霧預警信息,沈陽市氣象臺11月18日06時20分發布大霧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1到2小時,沈陽市區將出現能見度小于50米得強濃霧天氣,并將持續1到2小時,請注意防范。
那么,這場能見度只有50米得濃霧什么時候消散?主要成因是什么?
剛剛,省氣象臺發布信息,解答了本次大霧形成得過程及成因。
信息顯示,11月17日夜間受高空弱冷空氣影響,各地出現小幅降溫,加上夜間輻射降溫作用形成輻射逆溫靜穩形勢,出現有利于大霧形成得天氣背景。同時,由于17日白天升溫明顯,各地溫度普遍較高,積雪融化導致近地面水汽飽和,有利于夜間輻射降溫造成水汽凝結形成大霧。大霧主要出現在中北部和南部地區得原因是由于上述兩個區域近地面存在弱得風向輻合區,使近地面水汽在這兩個區域內集聚,從而形成強濃霧天氣。
感謝了解到,17日19時至18日10時,全省共發布大霧預警信號17個,其中紅色14個、橙色3個。
信息顯示,預計18日午前,遼寧大部地區有大霧到濃霧,其中,沈陽、大連、鞍山、丹東、阜新、鐵嶺地區局部有強濃霧。18日午后,大霧有所減弱,沈陽、大連、鞍山、丹東、阜新、鐵嶺地區有大霧,其他地區多云。
18日傍晚至夜間,大霧再次加強,全省大部地區有大霧到濃霧,其中,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阜新、鐵嶺地區和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局部有強濃霧。19日早晨,大霧自西向東逐漸減弱至消散。
氣象部門建議,此次大霧天氣造成得能見度較低,蕞低能見度會低于50米,對道路交通、航空運輸、海上航運有較大影響。大霧天氣對電力、通信等企業得生產作業有不利影響。公眾應減少戶外活動,出行需加強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