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感謝 魏海政 通訊員 郭德強)前不久,參加工作不到3年得山東省安丘市汶水小學青年教師史偉娟一路闖關,在濰坊市優質課評選中一舉獲得一等獎。“像這樣能在短短幾年內快速成長為教學業務骨干得教師不在少數。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得背后,是學校評價考核方案得推動在起作用。”該校校長王維信說。
王維信坦言,考試、打分、排名是以往評價教師得主要手段,但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育教學質量高低、業務能力強弱得主要依據,阻礙了教師得可以化發展,沒有完全從根本上激發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成長得內部動因。
在全面推進“雙減”得政策背景下,教師“做什么”“怎么做”有了新得更高要求,教師評價“評什么”“怎么評”需要從制度層面作出調整。為適應新形勢,汶水小學立足于激發教師可以發展動力和潛能,重新修訂教師評價考核方案,破解當前教師隊伍考核工作存在得突出問題,激勵引導廣大教師以更好得狀態、更實得作風擔當作為。
根據方案,汶水小學完善常規檢查制度、教育培養機制、建立和完善考核獎懲機制三大教師可以發展評價制度,構建教師可以發展師德與學習力、課程與課堂、科研與課題、可以與發展四項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入職級、合格級、成熟級、骨干級、可能級5個層級教師協同發展,形成“345”教師可以發展評價體系,推動教師可以化成長進入快車道。
“教育培養機制包括完善師德師風培訓機制、建立可以技能培養機制、建立教師成長檔案幾個方面,引導教師學習課改新知識、新技能,拓展可以知識,突破教學難題和瓶頸,提高教書育人本領和教育教學質量。在考核指標上,教學競賽也被納入了考評范圍。”汶水小學教導主任孫夕軍說。
“我參賽得每一步,都離不開學校名師團隊得點撥。”史偉娟深有感觸地說,“在撰寫教學方案時,我幾易其稿但總感覺不夠理想,名師團隊成員多次和我一起對方案進行修改,直至比賽前一天晚上,我們還在完善方案。我從中收獲了成長得力量。”
《華夏教育報》2021年11月30日第10版
:感謝 魏海政 通訊員 郭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