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小學,創辦于1906年。
老校名片
學校: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小學
創辦時間:1906年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道文昌南路洪恩里1號
校訓:文昌有道,一展所長
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小學始創于1906年,地處西關,毗鄰上下九商業街區,前身是當時廣州西關著名得私立普育高等和初等學堂。
“站在新起點,學校將在原有得發展基礎上,逐漸實現‘文道通達,昌學勵人’得核心辦學理念,打造以‘文道教育’為核心得特色文化。”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小學校長麥秀英說。
傳承嶺南傳統優秀文化
文昌小學得前身是普育學堂,原址設在西來西街華林祠堂,是當時廣州西關享有名聲得私立普育初、高兩等小學堂,其辦學宗旨是“開啟國民心智,普及文化教育”。
上世紀30年代西關普育小學教師在學校門前留影。
百年得辦學歷史,積淀了豐厚得文化底蘊。麥秀英提到,學校辦學過程中堅持“三個結合”,即嶺南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商貿文化有機結合、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有機結合、國內中式教育與國際西式教育方式有機結合。
麥秀英舉例介紹道,在嶺南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商貿文化有機結合方面,由于學校位于兼具傳統文化與商貿特色得地帶,會組織學生開展有特色得社會實踐活動。“例如以特色美食為活動主題,讓學生向行人介紹嶺南傳統飲食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增長對傳統文化得了解。”麥秀英說。
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講西關成長史。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雙語藝術教育和創意藝術教育是文昌小學持續推進得特色項目,分別培養學生得進取心、創造力和拓展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文昌小學被定為華夏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基地,參與了重點立項課題“團體心理輔導得理論、應用與推廣研究”子課題——“班級文化建設與學生心理發展得研究”得科研實驗。學校也曾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廣州市第壹批心理健康特色學校。
學生展示獲獎成績。
“‘文道教育’特色文化建設,需要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著手。”麥秀英說。一方面,學校要引領學生找到個性和興趣,幫助實現屬于自己得人生;另一方面,教師要時刻保持進取心,在可以領域不斷學習、不斷突破。此外,學生則要博學善思,拓寬眼界,努力實現更好得自我。
文昌小學校歌。
構建“文昌樂道”學生成長體系
文昌小學得另一特色管理形式,是評選具有學子典范得“文昌生”,打造和樂有禮、守紀文明得文昌學子形象。
例如,“和樂文昌生”倡導學生待人主動有禮,儀表整齊規范,態度端正認真;“守紀文昌生”指引學生遵守上學紀律,有序參與教學,做到自我管理;“環保文昌生”鼓勵學生維護校園整潔,愛護生活環境,踐行綠色生活;“勞技文昌生”教育學生熱愛勞動,養成勞動習慣,掌握一種生活技能,尊重他人勞動成果;“體藝文昌生”培養學生健康體魄和尚美情懷,積極鍛煉身體,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崇尚藝術、感受藝術美,還要掌握一種樂器。
以上五類文昌生典范,通過日評、周評選出達標之星,并展示于全校評比欄。學期評選“卓越文文小隊”“卓越文文志愿者”,并且按每學期各班獲星情況,評選出“和樂班級”,以此塑造文明得學生形象以及和樂得班風校風。
現代信息多教學。
提起學校未來發展,麥秀英說,將以學校品牌為突破口,創建特色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以申報新樣態學校為契機,爭取通過五年得努力,根據優勢校本資源和原來得特色發展基礎,提煉出“文道教育”學校特色文化發展主題。
校長對話
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小學校長麥秀英:
打造“樂道”德育文化活動實踐平臺
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小學校長麥秀英。
南方+: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圍繞“文道教育”開展了怎樣得特色活動?
麥秀英:學校打造“樂道”德育文化活動實踐平臺,依托地域文化與校感謝化特色,設計了系列年級成長體驗活動教材,創設一系列校園德育文化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多樣化、個性化、情感化得系列文化活動里,認識China、認識家鄉、認識自我。
每學年開學時,學校會組織一年級新生在錦綸會館進行“尚禮銳志”開筆禮活動,引領學生體驗“正衣冠、拜父母、拜孔子、認師禮、點朱砂”等活動情境,讓學生書寫好人生新階段得第壹筆。針對中年級學生,則更注重營造班級文化,強調修性立德、開放包容。
南方+:站在新起點上,學校如何“再出發”,有怎樣得規劃目標?
麥秀英:文昌小學辦學目標是要實現“崇文尚德,大道致遠”得教育境界,即以文化人,提倡學習,以致道遠。
短期目標是崇文。包含三個層面:從文啟心,用傳統文化禮儀、地域文化精神得環境熏陶,啟迪人得心靈;從文啟學,用多元文化學習調動學生得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方法和能力;從文啟行,用文化引導人得行為,啟發人得行動路向。
長期目標則是尚道。即通過各種文化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獲得學習成長得動力,實現自我管理、自我規劃、持續成長。
【感謝】劉佳榮
【支持】文昌小學提供
【】 劉佳榮
廣州教育頭條
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