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北大滿哥的直播間呆了一早上,聽到一位焦慮的媽媽與滿哥談她家娃使用手機的種種,甚至引發了家庭的大地震,從嘮叨到埋怨,從語言攻擊到武力全開,直到最后全家均對娃用手機這件事束手無策。其實我也經歷過娃半夜偷偷用手機或是慌稱在學習但其實在玩手機的情況,當時我的氣憤程度決不亞于那位向滿哥控述的媽媽。直到現在手機問題仍然是我與娃斗智斗勇的核心所在。但后來冷靜下來后也認真的進行了思考,其實我覺得孩子對手機的依賴也源于幾個原因:
1.缺乏父母的陪伴。包括我身邊很多父母在孩子較小時為了防止孩子的吵鬧或纏著自己就把手機丟給孩子。這其實就是為以后孩子無法戒掉手機埋下了一個因。
2.父母天天都在刷手機,反面的言傳身教。其實我們家也存在這個問題,現在手機上的APP無時無刻不在爭奪我們的時間,如果我們都無法自控又如何要求我們的孩子。
3.游戲的誘惑。過早的讓孩子接觸游戲,游戲的誘惑連我們成人都無法抑制,何況是孩子,游戲的評分機制及即時反饋的系統設置,都讓人們能在里面獲得比較大的成就感,而上癮的原因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缺乏這種成就感。
4.孩子沒有良好的朋友圈。孩子的朋友圈非常重要,正能量且積極向上的朋友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如果孩子的朋友圈都是討論追星、游戲等那能指望孩子在學習上有多成就。
同時我也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1.如果讓我一直不碰手機我能堅持多久?
2.如果是別人強制不讓我碰手機和自己自覺不去碰手機是否會有本質的區別?
3.手機真的只是浪費時間沒有其他的作用嗎?
4.就算現在我們強制控制了,一旦孩子自己出去獨立上學會不會有更強烈的副作用?
因為看過一些考取名校的孩子最后因為上學后脫離了父母的控制放縱后被學校勸退的情況。
想到這些感覺突然就釋懷了,手機不止是能讓孩子上癮也能讓成人上癮,即然大人都抑制不了的誘惑為什么強迫孩子要做到。手機沒錯,錯的是人,我們教育孩子不是讓他遠離手機,而是要培養他的自控力。記得看過一位清華還是北大的學霸的短視頻曾講過,其實他對手機也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為了避免對手機的依賴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手機,所以他想學習時就把手機交給自己的父母,請父母將手機鎖起來,這樣他想玩時想著要去老爸老媽那里去要,還要解釋各種原因感覺太麻煩就做罷了。手機只是一個載體,她只是一個外因,成為大人們對孩子不努力學習的一個替罪羊。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內在的原因,畢竟孩子的錯誤其實都是父母生活的影子。
現在的我和娃對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有一個約定,即學習時可以用(畢竟很多老師的打卡作業都是需要通過手機)。如果真想玩時必須在完成所有當日必做項目時才能玩,但一定要控制時間,同時和他說明為什么控制時間的原因,因為會影響他的視力和睡眠,其實孩子什么都懂,只要不強制他哪怕是當時非常不情愿,但思考后還是會采納的。在孩子無法控制自己時適時提醒,可適當延長五分鐘,切忌直接暴力強奪,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