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官宣一個多月以后,“兩化合并”后的巨無霸央企悄然現身,新公司名稱、新的企業標識也正式公布,央企化工航母全新啟航。
萬億級化工央企正式成立
5月8日,我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我國中化控股)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
我國中化控股由我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我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成,由寧高寧擔任我國中化控股董事長、黨組書記,原中石油集團總經理李凡榮擔任我國中化控股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5月8日晚間,中化集團也公布新的公司名稱和企業標識,我國中化控股簡稱中化,英文簡稱為sinochem,科學至上成為企業理念,企業標識是一朵四個橢圓重疊組成的藍色花朵,以牡丹為創意出發點。
今年3月31日,國資委宣布中化集團與我國化工實施聯合重組,業內期待多時的“兩化合并”終于靴子落地。
我國化工是國內最大的農化企業,名列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名單第164位,業務覆蓋化工新材料、石化、特種化學品、橡膠等多個板塊;中化集團素有國內“第四桶油”之稱,位列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名單第109位,業務覆蓋能源、化工、農業、地產和金融等領域。
我國化工控股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員工總數22萬人。根據此前兩化的公開信息統計,兩化合并之后雙方的營收將超過一萬億,業務覆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化工、環境科學、橡膠輪胎、機械裝備、城市運營和產業金融等八大領域,成為我國化工行業唯一一家中央直屬的國有企業。
集合了我國化工和中化集團的資產后,我國化工控股旗下將擁有包括揚農化工、安道麥、中化國際、倍耐力等1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據我國中化控股介紹,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在高端輪胎業務方面全球領先,也是國資委首批確定以房地產為主業的16家央企之一,擁有多個金融業務牌照。
國務委員王勇在我國中化控股成立大會上表示,我國中化控股要聚焦主責主業,加強資源要素整合融合,加快發展種業、現代農業、綜合性化工等產業,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寧高寧李凡榮搭檔正式官宣
今年3月底國資委官宣“兩化合并”以后,由誰來為這家化工央企巨無霸掌舵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4月下旬,《財經》消息稱,現年63歲的寧高寧將超齡繼續擔任合并后的“兩化”一把手,中石油集團總經理李凡榮調任總經理。
此后,21世紀經濟報道也自中石油確認,李凡榮已離開中石油集團,但此后寧李配消息一直未得到官方確認。如今在成立大會上,這一消息正式官宣。
寧高寧出生于1958年11月,現年63歲,具有部隊和海外留學經歷,因其出色的資本運作和企業管理能力而聞名。
在執掌華潤集團與中糧集團期間,寧高寧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推動公司業務拓展和戰略轉型,實現公司資產的大幅增長。
李凡榮出生于1963年,自江漢石油學院(現長江大學)畢業后即加入中海油集團,在中海油任職超過三十年,先后擔任中海油副總經理、上市公司我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等職務。
2016年,李凡榮調任國家能源局擔任副局長,四年后轉任中石油集團總經理。
作為長期擔任大國企一把手的寧高寧,也時常分享他對國企發展和改革的諸多思考與見解。
在今年3月19日舉行的2021我國發展高層論壇國資委圓桌會議上,寧高寧發言表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應該有更深入的改革目標,要有效率性、創新性、競爭性和國際性,由于部分國有企業負債率較高,有一定的債務風險,國有企業改革也存在風險性。
在4月30日舉行的“我國商業教頭·百億企業家峰會”上,寧高寧發言談到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競爭,全球化思維要及時跟上。
寧高寧表示,如今很多我國企業都正受到外資的競爭,從當前來看,未來幾乎所有企業都在長尾整合,行業形成幾大對手后,基本上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對手都是外資企業;我國企業目前還比較注重營收規模、市場規模,較少談到回報率規模和質量,也較少談到原創性技術研發,未來我國企業需要更多科學、理性的全面國際對標。
兩化業務整合信用前景待定
近年來,出于減少同業競爭、增強整體實力、做大做優國有資產等目的,國內大型央企重組整合不斷,先后出現南北車重組、寶鋼與武鋼合并、南北船合并等。
作為名稱相似、業務也有重合的兩家化工央企,中化集團和我國化工的合并也已經是箭在弦上。從2016年我國化工宣布有意收購先正達開始,兩化合并開始被廣泛討論,到2018年6月寧高寧兼任兩化一把手,多年傳聞也終于坐實。今年3月底,國資委正式官宣兩化合并。
目前,通過重組農化巨頭先正達,兩化已經率先完成了農化資產的整合,剩余的業務分布廣泛、規模差距也較大,整合起來難度不小。
目前來看,兩化的石化業務有望成為下一步整合的重點;中化集團旗下的石化業務是前者主要資金來源,營收占比約四分之一,原油加工能力1500萬噸/年,以中化泉州為主要載體;我國化工總原油加工能力約2000萬噸/年,但單廠業務規模較小,其管理水平也存在弊病。
今年4月初,標普全球評級發布報告指出,兩化合并后的新公司多元化的業務將有利于公司的信用狀況,因此將我國化工的展望調整為正面,而雙方旗下的子公司信用質量前景還存在不確定性,因而將中化香港、中化國際、我國藍星的展望調整為發展中。
標普全球評級預計,新成立的集團公司將承接兩化現有的政策角色,包括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供應、積累政府戰略儲備等。
標普全球評級分析師黃曉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兩化整合后,其財務數據并不是簡單地加和,還要涉及到公司低質量業務的剝離以提高競爭力,我國化工債務水平較高,新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是否會受到影響也是投資者重點關注的議題。
黃曉丹指出,新成立后的這家化工央企的未來前景,能否獲得與中化集團一樣甚至是更高的政府支持度,也會影響到各家公司的信用評級,乃至于影響到未來發債的價格;目前,兩化都在外國政府的實體清單內,新成立的公司、整合后的子公司會否被納入該實體清單,也都還有待觀察。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