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龍八部又在翻拍電視劇,那么你知道天龍八部到底是哪八部嗎?
說起天龍八部我們不得不提金庸老爺子。金庸前期的小說,像《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鴛鴦刀》講的都是江湖恩怨、兒女情長、俠之大者。而《天龍八部》和《俠客行》這兩本小說卻和佛教都有點關系,金庸對佛教造詣精深,所以說天龍八部到底是哪八部,得聯系到佛教。
天龍八部這個詞其實也出自佛教,又稱為“八部天龍”、“龍神八部”、“八部眾”。那么天龍八部到底是哪八部?一曰天眾。二曰龍眾,三曰夜叉,四曰乾達婆,五曰阿修羅,六曰迦樓羅,七曰緊那羅,八曰摩呼羅迦。
金庸用他們代表蕓蕓眾生,在天龍八部這部小說里表達眾生皆苦,無人不冤的思想。其實這八部在佛經里也代表“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和五陰熾盛。其中生老病死是規律,世人都改變不得。而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和五陰熾盛都是由人的欲望導致的。愛別離代表相親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你看劇中的喬峰,任你降龍十八掌再厲害,看見心愛的人死去也無能為力。怨憎會確是因為某種原因必須和討厭的人在一起。求不得就是愿望得不到滿足。五陰熾盛指的是人會因為色、受、想、行、識而遮蓋本性,從而產生貪、嗔、癡。
所以天龍八部刻畫的就是一個八苦齊聚,無人不苦的悲慘世界,每個人都受著各種苦,唯一能逃出的恐怕也只有看破一切的掃地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