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金服暴雷,如果稍微關注點新聞,對這個事情其實一點都不會覺得意外。
一個商票大面積拒付,供應商催債,項目大片停工,接連訴訟保全,甚至與銀行也開始協商停止付息展期的房企。相關東西出現問題,再正常不過。
何況這些所謂的理財,很可能都成了自融平臺。行業上行時期,依靠高周轉,能夠承擔高額利息。但到了行業下行時期,為了維持融資規模,繼續執行高息剛兌政策,本身就已經違背了商業邏輯。
2018年,郭樹清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提示廣大人民群眾防范金融風險。發表了著名的警世良言:
“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當理財成了拆東墻補西墻的工具,最后債務越滾越大,成為龐氏騙局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其結局。
所有人實際上都對風險有所耳聞,但他們都堅信,自己不會是最后一個。幻想總會有后來的接盤俠,甚至政府兜底來保證自己的還本付息。
可實際上老板與高管,通常都有全知視角,平臺暴雷前夕,總會提前一步脫離。盤子夠大,員工也能提前獲得消息。
可是目前類似的P2P、區塊鏈、資金盤等等類似平臺競爭太過激烈。這些平臺客戶通常除了領導,都是員工及其購房者居多。作為購房者,在看到市場上負面滿天飛的時候,肯定會提前兌付,或者拒絕購買。那些有高額提成,有業績要求,但還抱有最后一絲僥幸心理的員工,就成了最后的受害者。
不論是抄底商票的票販子,骨折價不網簽買房的購房者,雙倍價買10年返本商鋪車位的購房者。你要說都是社會經驗不足,上當受騙肯定是扯淡的。有這么多錢的人,更是懂得投資有風險。
買折扣商票的,賭的是企業到了兌付日期不會倒閉,且能順利兌付。那么他們就能賺到貼息部分的錢。
骨折價不網簽買房的購房者,賭的是開發商拿了房款度過了難關,最后網簽并順利交付。那么他們就能賺到折扣部分的錢。
雙倍價買10年返本商鋪車位的購房者,他們賭的是10年開發商都會按照合同返錢。那么他們就相當于借錢給開發商10年,最后獲得一個免費的商票車位。
商家不會做慈善,明顯不對等的交易,都會承擔風險。他們都認為這么大的企業,能承擔虧損;企業只是暫時性困難,差一點錢周轉;房價會繼續上漲,未來會填平虧空;甚至就是認為政府肯定會來兜底,幫企業支付損失。
但以上的情況不存在時候,你的風險可能就是損失全部本金。
如果一個房企資不抵債,留下一堆爛尾樓和債務,那么相關人員會承擔什么風險?
根據知乎律師提供的圖。進入破產程序之后,對于破產前產生的各類債權,存在優先債權和普通債權之分;進入破產程序之后也會有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的產生,這部分的款項也需要保障,一般情況下就是按這張圖的順序進行清償。
購房者:
如果你是正常購房網簽客戶,其實問題不是很大。因為網簽了意味著確定了產權歸屬。無論項目未來如何轉手,房子都是你的。需要承擔的主要就是延期交付,配置縮水,大修基金,稅費挪用需要補交的風險。
如果你是沒網簽購房客戶。那么房子可能存在抵押,甚至一房多賣風險。那么你和恒大只是普通債權人關系,屬于妥妥的劣后級。
例如重慶某爛尾15年前當年因為市場價3000元,此樓盤未取得預售違規銷售2000余元單價,最后存在大量一房多賣。現在由于房價翻了接近10倍,終于有人接盤,對于這些客戶的解決方式是:
退還本金。
供應商:
工程款屬于優先級,并且項目后期無論有人還是轉手,都繞不開總包。無論是應付款,還是商票,最后就算有損失也不會血本無歸。
如果你是從收款人手中買來的商票,或者直接是融資票,那就悲劇了。因為理論上,你就屬于普通債權人了。
銀行等金融機構:
屬于優先級且通常有抵押物,不會血本無歸。
員工:
如果是工資還有傭金,雖然屬于一般債權人,但屬于較高級,還是有希望挽回一定損失。
如果你是購買的公司金融產品,那就直接參考P2P暴雷的處理方式了。
高回報的后面一般都有高風險,甚至高陷阱。陷入其中的人甚至會不斷麻痹自己,給自己找理由。畢竟人總是更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在事情沒到完全不能挽回的時候,抱有一絲僥幸,直到自己成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