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著名導演賴聲川曾經說過:“一個社群是需要共同的故事,共同的故事是維系整個社會的,不止靠人的感情和關系,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故事,是我們的故事定義了我們。人類從古,就是用一個‘場’來里說故事,人類需要劇場的一個見證。”
當你走進劇場的時候,你在期待什么?當你走出劇場的時候,你在思考什么?當你時隔多年回憶那場演出的時候,記憶還剩下什么?
也正如賴聲川所說:“劇場的可能嗎?魅力在于它的現場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在劇場短暫的那一剎那中,演員和觀眾同時知道,他們彼此經歷的共同經驗是唯一的。”剎那即是永恒。
今天,小時新聞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匯總那些回憶——關于杭州,關于劇場,關于賴聲川。
多年來,賴聲川與杭州的記憶,用作品就能串起一條完整的線。
《暗戀桃花源》
《暗戀桃花源》講述了一個奇特的故事:“暗戀”和“桃花源”是兩個不相干的劇組,他們都與劇場簽定了當晚彩排的和約,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相讓。由于演出在即,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
《絕不付帳》
《絕不付帳》講述的是一群婦女因為不滿物價過高,房價暴漲,蕞后挺而走險搶了一家超級市場。玫瑰是帶頭闖禍的領導者,她帶著搶走的商品回家之后,要面對的不是法律的制裁,而是她的奉公守法的老公華仔的質疑。這一對夫妻不但要面對外在生活壓力,更要面對兩人內心對社會亂象的糾葛。嬉鬧的背后卻引人深思。
《冬之旅》
《冬之旅》是一個關于懺悔與寬恕的故事。賴聲川用一種非常溫柔的方式,來處理一個文革背景下的悲情故事。整場戲沒有歇斯底里,聲嘶力竭,不會突然涌出眼淚。作曲家在作品中經常通過暗淡大調“明朗”的色彩,強化作品暗淡憂傷的情緒。導演的刻意植入借用,恰恰構成了該劇的一個情緒與思辨的復調,形成一種復雜而不紊亂的賦格,平添一種戲劇的藝術張力和感染力。
《寶島一村》
《寶島一村》訴說的是一個龐大多元卻又被歸為同一族群的人們,從離家到想家到認同這里就是家的一段歷程。“眷村人”是來自華夏四面八方各民族的普通百姓,“眷村歷史”是一段“族群融合“的特殊歷史。這是一個容易落入煽情之流俗卻又將力度把握的恰到好處的故事,它精彩絕倫,讓人時而捧腹不止時而潸然淚下,令人精疲力竭但又充分感受到心靈的無比滋潤。
《一夫二主》
《一夫二主》由意大利劇作家哥爾多尼創作于1746年,也是戲劇學院的必讀劇目。當時的威尼斯,人文主義觀念興起,城市新興的中產階級成為社會主體。應因著這個新的市民社會的產生,哥爾多尼創作的喜劇多半也聚焦他們關注的議題,例如愛情、金錢、自由等等。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的場景設在相聲的發源地——北京。上半場在八國聯軍洗劫過的北京城,一家“千年茶園”重新開張。下半場“千年茶園”開在了千禧年的上海,舞臺上的兩位相聲演員被信口開河的董事長的煽動演講打斷,相聲表演轉眼變成動員大會。
《幺幺洞捌》
《幺幺洞捌》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老廠房,網絡女作家舒彤的工作室就在這個老廠房里,她對這個老廠房的歷史很有興趣,所以一直在探討曾在這里發生過的故事。
《藍馬》
《藍馬》這個夢,不只是給孩子的,也是給家長、甚至是尚未成為父母的成年人的。一個極有鋼琴天賦的女孩——琦琦,她的媽媽一心想要培養她成為鋼琴家,不斷帶她參加各種鋼琴比賽,但她內心深處卻渴望像曾經的外婆一樣,拿起吉他寫一首屬于自己的歌,唱出自己內心的聲音。
11月22—23日,賴聲川將帶著全新作品《曾經如是》來到杭州大劇院,在賴聲川老師10月25日生日之前,我們面對全杭州觀眾,征集那些珍貴的“觀演回憶”,期待收到你的故事。
【“我與賴導的那些年”故事征集活動】
征集時間:9月15日-10月22日
發布時間:10月25日
活動征集群體:觀看過賴聲川老師任意一部作品的觀眾
征集內容:收集觀眾過往在杭州觀看任意一部賴聲川作品的故事。可以是你對劇情的點評,也可以是對當天的回憶,甚至可以聊聊當時一起觀演的人。隨意發揮,不限方向,字數不限,只要真誠。當然,我們也歡迎你曬出自己當時的票根,讓回憶留下紀念。
*參與此次活動的觀眾,將有機會優先參加《曾經如是》線下活動,優秀者將獲得演出現場門票或周邊等福利。
*本次活動蕞終解釋權歸杭州大劇院所有。
本文為來自互聯網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