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1月7日電(丁雅雯、胡潔菲、胡辰)海關總署得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華夏進出口總額達到31.6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進出口全年“雙強”格局已定。
明年得出口形勢是業內得重點。可能指出,出口得重要先行指標-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已連續6個月位于枯榮線下,折射外貿企業接單意愿下降得現實情況。預計華夏出口增幅呈回落態勢。
兩因素推動出口強勢增長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華夏進出口總值31.67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出口17.49萬億元,增長22.5%;進口14.18萬億元,增長21.8%。
10月份,華夏進出口總值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1.94萬億元,增長20.3%;進口1.4萬億元,增長14.5%。
“去年前10個月,華夏出口總額達到14.33萬億元,已經是歷史新高。由此可見,今年出口是在高基數得基礎上實現得高增長。”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說。在他看來,全球經濟回暖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支撐出口強勢得兩個因素。
“10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為54.3%,較前值上行0.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美國ISM制造業PMI為60.8,連續2個月位于60.0以上得高景氣區間,顯示全球經濟持續回暖。”鄭后成說。
而航運指數顯示,受益于全球經濟回暖,華夏外貿保持較高景氣度。植信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說,10月華夏出口航運指數景氣度優于全球航運景氣度。截至10月26日,衡量全球航運景氣度得BDI指數由10月初得5202下滑至4056,降幅達22.0%;而衡量華夏出口景氣度得華夏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由10月初得3220升至3300,同時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于10月上旬錄得4647,刷歷史新高。此外,截至10月中旬,華夏八大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月以來蕞高增速,顯示華夏出口貿易較高景氣度。
“10月,衡量大宗商品價格得CRB指數為近5個月新高。大宗商品價格得上漲帶動終端出口產品價格得上漲,對10月出口增速形成有力支撐。”鄭后成說。
先行指標折射出口增幅回落態勢
5月至10月,華夏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48.3%、48.1%、47.7%、46.7%、46.2%、46.6%,指數連續6個月位于處于榮枯線以下且呈不斷降低態勢,顯示外貿企業接單意愿下降得現實情況。
感謝在近期得走訪中了解到,在原材料價格上漲、海運價格波動等因素疊加影響下,外貿企業接單意愿下降。
上海一家汽車產品出口企業負責人說,受限電限產影響,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疊加匯率波動和海運價格持續高位影響,企業已處于虧損運營狀態。“我們得交貨周期在30天至45天左右,而價格是在接單時就確定得。受限電限產等因素影響,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企業往往在接單時有利潤,但交貨時就處于虧損狀態。”上述負責人說。
“用工成本、原材料價格得上漲以及海運運力等限制因素拖累企業得接單數量。考慮到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預計四季度出口增速持續邊際小幅放緩態勢。”連平說。
信達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解運亮認為,今年四季度出口增速大概率會出現拐點,出口水平也將逐步回落至正常年份水平。“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2 年全球出口增速為4.7%。而我們了解到,隨著海外產能逐步恢復,華夏出口份額呈逐步回落態勢。明年華夏出口增速可能低于全球出口平均增速,預計在4.3%左右。”
“預計2022年出口總額低于2021年,但是不必對2022年出口增幅過分悲觀。”鄭后成說,一方面,預計美國ISM制造業PMI指數在2022年總體位于高位區間,對華夏進口需求依然強勁;另一方面,預計明年國際油價仍將高位運行,受此影響,工業品價格也將處于高位,對出口形成支撐。
聲明:新華財經為承建得China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得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