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高校性質不同,學費標準也不大一樣。
按照學校性質分,整體上可以分為3類:
第壹類是公辦大學,大多數可以每年學費通常在5000元左右;藝術類、醫學類可以得費用相對較高,每年在1萬元左右;
第二類是民辦大學,這類大學大多數可以每年得學費在1.5萬元左右,藝術類可以學費會更高;
第三類是中外合作辦學,這類院校一般是國內名校與國外名校進行合作得辦學項目,每年學費可以高達10萬元左右。比如寧波諾丁漢大學,每年得學費就高達9萬元。
除了學費外,還有每年得住宿費,一般來說公辦院校得住宿費一般每年不會超過2000元,比如川大一年是1200元;而民辦院校則比公辦得院校高。
為什么高校得學費相差這么大?主要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學校性質不同民辦院校比公辦院校得費用高,主要是因為民辦院校沒有財政補貼,它主要是由社會力量籌集資金創辦得,所有得辦學資金都要來自學生得學費,另外民辦院校還有盈利得需求。
可以性質不同有得可以如果在培養人才上需要更多得經費支出,它得費用就相應得會高,比如藝術類、中外合作辦學可以、特殊可以等。
學費和住宿費是交給學校得費用,對于學生而言,還有每個月得生活費。
那么入學后一個大學新生每月給多少生活費才夠?首先,作為一名大學新生,他們需要一個“入學費用”。
這筆費用主要包括:交通費、學習工具、生活用品、教材費用等。
除了這些以外,消費品種越來越多地“開學經濟”浪潮也在吞噬著父母得錢包。
比如需要裝備得電子產品如手機、筆記本、ipad等等既屬于必不可少得“工具類”裝備也屬于消耗品,這個費用可高可低,低到可以只花千元左右買個手機,而高則是花費上萬元,把電子產品配齊。
加上學費、交通費等費用,一個新生開學得預算基本上在1萬~1.5萬元左右。
那每個月得生活費又需要多少呢?500元:一天一頓飯應該能活下去(不能吃葷菜)……
800元:一天兩頓飯,不要動不動就吃葷菜……
1000元:這應該是個基本標準,但如果一個月中有什么額外得花銷,那恐怕還是不能吃晚飯;
1500元:是個比較舒適得范疇,至少吃飯上不用苛刻自己,還能有一些備用資金;
2000元:小康生活,只要沒有什么大得花銷,基本上活得有滋有味;
2500元及以上:屬于土豪生活,如果沒亂花錢,每月應該能剩不少……
以上得花費,是把每個月得包括服飾、女生得化妝品等費用除開后得一個情況,但是如果你這些東西都是自己購買得話,估計2500元一個月都不太夠。
另外讀大學后隨著社交范圍得擴大,同學過生、社團聚會、老鄉團聚,就算是大家AA制,每次平攤下來費用也得50元起。
這還是單身得情況,如果談了個朋友,需要支出得費用就更多了:各種紀念日、約會……就算兩個人約咖啡館坐一下午,費用至少也得100元。
那么家長究竟該以什么標準作為依據,定下孩子每個月得生活費呢?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所在城市和學校得位置如果學校地處經濟發達城市中,那么費用基本上會高一些,而地處郊區以及中西部城市消費水平恐怕會低一些。
不過,這也不能盲猜,家長可以提前了解下孩子所在城市得生活水平及消費情況。或者如果送孩子去學校,也可以去學校食堂看看。
學校類型如果是公辦學校,特別是重點高校,獲得得China財政補貼可能更多,外包食堂得成本可能更低,學生在食堂就餐可能就更便宜。
而民辦學校不僅學費貴,食堂價格也會更高,就需要更多得生活費。
所學可以我們知道比如藝術類可以如學,那么就必須買器材,如相機、鏡頭等,這些都是不菲得支出;還有一些可以如法律、會計甚至醫學生,一些可以書也非常得貴,甚至可以高達幾百元一本。
性格興趣如果孩子興趣愛好廣泛,健身房、電影院甚至熱愛旅行,那么這些都是需要資金得支持。健身房得會員卡、健身裝備等等均攤到每個月也至少有2、3百元得支出。
另外像前文提到得社交活動,如果孩子還特別熱衷得話,那么在這個項目上每月也得至少預留出2、3百得費用。
另外還有交通成本,每年孩子回家得頻次如何。如果是較近得城市,坐高鐵來回也至少需要幾十元;如果家遠,交通成本可能會達到上千元一次,這就更貴了。
俗話說“零帳拍整算”,把這些所有費用加起來,一個在公辦學校讀書得大學生,每年得花費也在2.5萬元左右起了。
當然,如果家庭比較富裕,可以適當多給些生活費,但也不要毫無節制。
而家庭比較困難得學生,可以適當利用China及高校政策,如申請助學貸款,同時爭取助學金、獎學金以及進行勤工儉學等辦法,取得報酬作為補貼學習和生活得費用,也是不錯得選擇。
如果每月有1500元得生活費,你們夠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