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寶寶剛生下來粉粉嫩嫩的,怎么現在看上去黃黃的?”
“醫生,我家寶寶這幾天很愛睡覺,也不愛吃奶,手腳也一跳一跳的,是不是黃疸的緣故啊?”
“醫生,我家孩子20幾天了,黃疸還沒退干凈,要吃藥嗎?”
……
黃疸幾乎是每個新生命都要邁的一道坎,而爸爸媽媽,尤其是新手爸爸媽媽往往被這第一道坎,就給整蒙了。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揭秘黃疸——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希望能幫助寶爸寶媽們從容應對小黃人。
我是誰?
我們通常所說的黃疸,她有一個大名,叫“膽紅素”,她們積聚在皮膚上或其他器官上,大概超過5到7mg/ dl就變成了我們肉眼可見的黃疸。
相信很多人都有嘔吐的經歷,有些厲害的人,甚至有嘔吐“黃膽水”的經歷,而這個黃膽水是什么呢?
她就是我們的膽汁,而她之所以是黃色的,就因為膽汁里面最重要的色素就是膽紅素。
我從哪里來?
那我們的膽紅素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她的祖宗是誰?
和“黃膽水”這個詞一樣,還有一個詞,相信大家也不陌生——貧血。不知你在看血常規化驗單的時候有沒有留意到這樣一個項目——血紅蛋白。醫生往往就是指著這個項目告訴你,你貧血了。
而這個血紅蛋白就是膽紅素的嫡系祖宗,是膽紅素最主要的來源。當然,還有些庶出祖宗,比如肌紅蛋白、過氧化物酶之類的,但占比極少,所以在嫡系面前,基本沒有什么話語權。
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都在新陳代謝,比如皮膚脫屑、掉頭發等,舊的細胞不斷被新的細胞代替,后浪每天都要被前浪拍死在沙灘上,紅細胞也不例外。
而作為寄宿在紅細胞家的血紅蛋白,自然也就因為宿主(紅細胞)被破壞后,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日子。
被人橫一刀、豎一刀分解成了膽紅素。
要去往哪里?
前面提到黃膽水的罪魁禍首是因為膽紅素,那現在再來告訴你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大小便的顏色,尤其是大便之所以是黃色或黃褐色也是因為膽紅素。
血紅蛋白被各方勢力蹂躪過后變成了膽紅素,你以為她就要結束顛沛流離的一生,然后安穩地留在我們身體里面了嗎?
并沒有,他繼續被趕到肝臟里“裝扮”了一番,然后通過膽管(膽汁)排到了小腸。而我們的小腸,可也不是什么難民收容所,她有一群兇神惡煞的細菌,這群細菌又對膽紅素進行了一番“操作”。
直打得她連膽紅素這個名字都不敢叫,改叫“膽素原”了,而膽素原在腸道下段與空氣接觸后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大便的顏色黃褐色,也就是說,膽紅素的最終歸宿,是馬桶、化糞池。
哦,有小部分膽紅素是從小便里面排出來的,但不管是大便還是小便,膽紅素的人生啊,最終都在馬桶里。
總結一下,我們說的黃疸,其實是一個叫膽紅素的家伙,而這個膽紅素的祖宗主要是血紅蛋白(一個沒錢沒勢,寄在紅細胞籬下的家伙),紅細胞被破壞后,血紅蛋白被人追殺,變成了膽紅素,膽紅素又被細菌各種錘煉,變成了膽素原,終老于馬桶。